■研究成果基于两个前提
■泰山浓缩了小说中天宫、人间、地狱“三界”
■《西游记》中的一些描述为泰山独有
“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
开篇描述。那么,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究竟在哪儿呢?全国有许多地方纷纷以“花果山原地”“猴王故里”自居。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杜贵晨教授认为:花果山的原型就是泰山。
《西游记》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杜贵晨教授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的博士生导师。近日,他刚刚完成了《孙悟空“籍贯”、“故里”考论》和《〈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论》两篇论文,考证并从理论上说明,泰山是《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孙悟空的“老家”。
杜教授介绍,自己的研究有两个基本的前提:第一,研究对象是明代百回小说《西游记》。因为“明中期前的《西游记》及其他西游题材的文学作品,有的虽然提到了花果山、水帘洞等,但都没有具体描述,无可考证。至百回本《西游记》才对花果山有了具体描述。”第二,必须承认这部小说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文学史表明,任何作家写作都基于一定的经验、素材和生活基础,不可能完全凭空想象。《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但人物、环境设置都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作者都是凭空想象,也没有考证的必要与可能了。”
在反复研究《西游记》,对照汪子卿的《泰山志》,特别是查志隆的《岱史》等文献记载以后,杜教授得出了“花果山的原型就是泰山”的结论。他自信地表示:“《泰山志》《岱史》这两部泰山志书,成书或所根据的资料,都早于《西游记》。这个依据可靠,得出的结论可信。”
小说作者对泰山非常熟悉
杜教授结合学术界有关认识,陈述了十几条理由,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研究发现,《西游记》中提到的一些具体地名,如“傲来国”、“晒经石”、“奈何桥”、“南天门”、“地府”等,都可以在泰山上找到,并大都为泰山所独有。“《西游记》第一回说花果山坐落于‘傲来国’,第九十九回出现了‘晒经石’,只有泰山才有‘傲来山’和‘晒经石’,且成名早于明朝,这是很有力的证据;泰山上的天宫、王母池、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等地名,也和《西游记》完全对应;尽管全国有十多处水帘洞,但只有泰山的水帘洞洞前有桥,和《西游记》中的描述完全吻合。”
除了小说提到的具体地点能在泰山上得到印证外,杜教授认为从宏观上看,泰山就是小说中天宫、人间、地狱“三界”的浓缩。“天宫”的创意来源于泰山的南天门、东天门等,“人间”的高老庄、晒经石,能和泰山上的高老桥、晒经石相对应。《西游记》对“地狱”的描述,也是源于泰山的“地府”、“奈何桥”、“酆都峪”、“蒿里山”等地。“《西游记》描写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但可以说,其实就浓缩在泰山上。太白金星从南天门直下就到了水帘洞、孙猴子一跃直上就到了天宫、唐僧在通天河边晒经书……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断定,小说的作者对泰山非常熟悉,这些对应不是偶然的。”杜教授称,还有更多的新证据在将要发表的文章中提出。
有学者认为,花果山是连云港云台山的一部分。杜贵晨说,这个结论自己过去也是相信的,但现在看来,仅从“海中有一座山”入手,但大海中的山很多,山上有个洞也是常事。这个理由远不够充分。洛阳也有一座花果山,但是还没有看到其与《西游记》描写如何相对应的充分论证。
他强调说,文学原型的考证得到的只能是“模糊的真实”,自己的研究目的,是把《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尽量展现出来。“我坚信自己的结论是可靠的。但在学术上没有形成共识即结论之前,各地学者有不同看法也很正常。我欢迎任何学者有根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记者
郝东智 实习生 马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