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左右的酝酿,37岁的英特尔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北京时间2006年1月4 日凌晨,英特尔用新启用的“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来)”叫醒了依然沉醉在假日梦乡中的人们。
同时,大约20亿美元的广告费用正把英特尔的这句新广告词推向世界每个角落。
“intel inside”的历史谢幕
对于英特尔的合作厂商而言,换标无疑是一件大事。在原有的“intel
inside”思路下,英特尔已经通过广告返点等形式将厂商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显然,这一思路不会随着英特尔标识的变化而变化。”第一时间,英特尔的合作伙伴告诉记者。
据该合作伙伴介绍,早在一个半月之前,英特尔中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就造访了他们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明确表示要更换新的标识。2005年11月24日,英特尔还向各合作伙伴的市场人员下发了《更新英特尔品牌战略更新内容》和样本两份重要文件。
“根据文件,英特尔赛扬处理器和移动式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M的标识将不会进行更新。”采访中,一名市场人员介绍道。
按照英特尔的要求,2006年1月4
日之前,合作伙伴不得使用最新的标识;欢跃等技术品牌的时间则延长至1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同时,这些合作伙伴们已经开始了换标的忙碌。“必须在3月31日前结束。”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要尽快按照拟定的尺寸比例更换所有产品及品牌广告中的标识。“而鉴于标牌广告的持久性,2006年1月4日前运行的标牌广告宽限期限可以延长到2006年底。”他说。
早在2005年1月,英特尔就围绕平台化战略进行了重组,而更新标识作为英特尔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被提上了日程。根据最新的消息,1月9日英特尔会在北京迎来其中国区新标识、新技术的正式发布。
摩尔定律下的新转型
对于这个标志着英特尔从传统PC领域进军消费电子领域的新标识,据传英特尔将投入20亿美元进行媒体宣传。但事实上,一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英特尔就已经开始向这个最热的领域进发了。
2005年6月,英特尔与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此同时,英特尔加紧了与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的谈判;在传统PC厂商中,英特尔选中了联想;同时,2005年又投入巨资与消费电子厂商TCL共建“3C融合实验室”,事实上,英特尔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开始。
易观国际首席运营官杨彬认为聪明的英特尔选择转型有两点原因:“传统的PC行业增长趋缓,已让英特尔难觅突破性增长的契机;此外,AMD的后进也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IDC中国区副总裁万宁看好英特尔的转型:“在中国数字家庭产业链尚未完善的局面下,英特尔作为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上游公司,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表示了某种担忧,“传统PC领域竞争较少,而消费电子领域抢滩者甚多;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为竞争对手让出一席之地之后,新的领域英特尔发力是否还像以前一样有效,还要静观其变。”
没有人否认,摩尔定律指引下的英特尔曾经的成功。当市场更看重技术领先的时候,他们创造“intel
inside”的辉煌;当市场更需要平台或解决方案制胜的时候,他们提出了转型。以移动为基础,承载数字家庭、企业与医疗保健三大领域的应用,重新开始的英特尔无疑更渴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