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长聚参加了市南区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审议,与代表们共商青岛发展大计。
在审议中,代表们畅所欲言,在高度评价《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就我市“十一五”时期如何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提出了意见和
建议。辛华龙代表建议,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特别要加大对海上基础设施的投入。郭少泉代表建议,实现科学发展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谭泽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力度。
在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徐长聚指出,夏耕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系统全面、内容充实、简明扼要、很有特点。过去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快,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改善大,政府执政理念和职能作风转变多,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好,这为我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政府工作报告》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青岛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意愿出发,规划未来五年和2006年我市的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措施有力。
徐长聚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要突出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非常明确、自觉、集中地思考、研究如何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大代表要通过本次会议和今后的工作,为青岛更快更好的发展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献计策。二要在发展过程中更多更实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要进一步加大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力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是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要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自身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素质和能力,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张玉)
本报讯 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王文华在参加市南代表团一组审议时指出,各区市要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2006年工作部署,结合区域实际,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不断壮大城区核心竞争力。同时要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赵高潮、张正斌、王庆和、王清印、郄晋生、孔庆春等代表先后发言。大家高度评价和肯定了夏耕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认为成绩总结得实事求是,对影响未来青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查找清楚、分析透彻,提出的对策和目标任务科学客观,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在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王文华说,“十五”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是全市干部群众辛勤努力的结果。这些璀璨的成绩为“十一五”及其开局之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区市要结合规划和2006年政府工作部署,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围绕区域实际和特点,抓重点,克难点,研究科学的发展对策。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步伐、发展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王文华指出,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解决住房、工资福利、生活环境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同时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科、教、文、体、卫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人文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报记者 霍峰)
本报讯 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张若飞在城阳区代表团参加了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审议。他指出,站在新的起点,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扎实苦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审议中,代表们认为,夏耕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地总结了“十五”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并为青岛“十一五”发展提出了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确定了2006年的主要工作,为加快发展大青岛勾划了宏伟的蓝图。
张若飞说,夏耕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五年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我市在加快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十五”期间的五年,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是城市建设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很快的五年。他指出,报告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体现了关心和促进人民生活的理念。
张若飞说,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青岛发展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起点,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分配资源,始终以加快发展为前提,集中合力,千方百计地抓好大项目,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为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隋峻)
本报讯 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崔锡柱在胶州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回顾“十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一五”发展蓝图,共商青岛发展大计。
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五”期间我市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李皓、曹友强、张树山等代表畅谈了“十五”期间农村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崔锡柱说,“十五”时期是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2005年又是“十五”期间发展最快的一年,各项事业都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十五”的发展来看,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机械制造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港口、物流、旅游等特色经济加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郊区五市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的50%,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市区;“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大城市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城市大框架基本建立起来,为“十一五”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崔锡柱指出,“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起点,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要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要进一步节约资源,将环境保护和节约型社会建设贯彻到“十一五”开局的战略规划中,促进循环经济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农村工作,崔锡柱还指出,“十一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施城乡互动战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工程,建立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促进郊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