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创新进程中,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人才、科研、科技成果和信息方面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搭建一个宽广的平台,让科研院所和高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成为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之一。市政协常委、市科技局局长李乃胜认为,以科研院所、高校为龙头的原始性创新是“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的亮点,涉
猎领域之广可谓“上天入地,下海登基”,尤其是海洋科技特色,充分彰显了我市海洋科技“国家队”的实力,全市共承担国家海洋领域各类课题700余项,争取科技经费总额超过6亿元。大多居于高校和院所的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市原始性创新的基地、产学研结合的亮点、凝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的前沿,已成为知识创新体系的骨干。“十五”期间,市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91项,申请专利1647项,授权专利444项,其中发明专项91项,转化科技成果243项。
高校是知识产生、传授、传播和创新的基地,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和辐射源。全市22所高校2003年共承担各类科技课题研究2308项,占全市的二分之一,在全市发表论文、出版科技著作均占大半江山。但是集中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对市场反应能力弱于企业,许多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后常会束之高阁,或者转化速度慢、效率低,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瑞芳委员认为,结合青岛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再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并提升实验室的档次,为我市新兴科技产业实现技术跨越提供知识后盾。
目前我市企业在研发规模、研发投入、研发人才、科研测试设备、专利申请、技术标准、新产品开发方面已成为主体。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自主开发的实力,部分企业仍需要借助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量,完成创新的过程,正所谓企业是主体,客户是导向,市场是动力,政府是环境,院所是支撑。已与国内6所科研院所有过合作经历的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三平委员认为,在自主创新的链条中,企业必须长有“前后眼”,以往企业盯得最多的是市场,即买来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至于成果延伸、成果的成长周期、社会综合效益等常常是无暇顾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多方面需要借助高校院所的力量。
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院所的引领作用,创新体制和机制更为重要。市委党校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洪泉委员认为,建立创新体系就是充分整合社会全部的创新资源,推动各种创新要素的合作与互动,以此有效地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一方面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另一方面支持高校院所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让高校院所成为自主创新真正的领跑者。
本报记者 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