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厚(左)和松梅村党支部书记林茂青在交流香蕉种植情况
中新网1月4日电
新华网消息,陈苏厚现在已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住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只有17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中。像村里的其他农户一样,陈苏厚的屋前有一块菜园子,种着白菜、萝卜、豆角等10多种蔬菜。
不仅当地村民熟悉这位70岁的老人,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他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曾经有着特殊的身份:1990年至1997年,陈苏厚是海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此后,他又担任了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3年,他离开领导工作岗位,办理了退休手续。
目前,中国大约有1540多位像陈苏厚一样的退休副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他们大都生活在大城市的干部休养所里,拥有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和许多其他生活上的便利条件,有不少人在退休后继续担任名目繁多的社会组织的顾问。
然而,陈苏厚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2003年退休后,他和老伴一起离开了省会城市海口,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当上一名普通农民。他身体力行改变家乡面貌,亦欲改写中国退休高官的生活定式。
“我18岁参加工作,从小官做到大官,一直都是分管农村、农业工作,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陈苏厚说。“退休后选择在农村还是城市生活,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我熟悉农民,喜欢农村生活的自由和随意。”
他承认,回归农村,最初的想法是远离名利、亲近自然,在淡泊平静中度过晚年。可是,当他回到家乡的时候,看到的松梅村仍然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地方:村民大都依靠种植水稻为生,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元人民币左右。贫穷的农民还没有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村里垃圾成堆,甚至没有一间厕所。松梅村村民林茂青告诉记者:“过去,外地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松梅村。”
此情此景,令陈苏厚改变了独善其身、安度晚年的想法。
在担任海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之时,陈苏厚使海南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致力于推动海南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创造了海南省农业产值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幅度的奇迹,许多农民因此摆脱了贫穷的生活状况。目前,海南省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的供应基地。
如今,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家乡。一个小村庄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贫穷的命运。
为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陈苏厚开始动员村民种植香蕉,他说服了7家农户,并组织成立了一个互助性质的香蕉合作社。他帮助香蕉合作社获得了南宝镇信用社的小额贷款,还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免费教村民香蕉种植技术;香蕉收获了,他又联系了香蕉种植公司,代销农民生产的香蕉。
7户农民种植的54亩香蕉,当年收入38.4万元,还清了6万余元贷款;第二年,参加香蕉合作社的农户发展到79户,松梅村农民种植香蕉收入达到了300万元;2005年,全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香蕉,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蕉种植专业村。
在陈苏厚的引导下,松梅村的橡胶、反季节蔬菜种植业也发展起来,这个原来负债累累的贫困村,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人均纯收入在三年里大约增长了一倍,现在全村农户在银行有了110万元的存款。
松梅村逐渐富裕起来了,陈苏厚又带领村民完善生产和生活设施,开展生态文明村庄建设。村民林茂青介绍说,陈苏厚三年来组织大家办了许多事情:筑桥铺路、修建水利设施、改造电网,还兴建了农贸市场、卫生院和文化活动中心......
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方式悄悄发生了变化,现在,全村家家都建有厕所和沼气池;村里不仅拥有文化活动中心,还修建了公园、球场和露天戏台,并办起了幼儿园和小学,水泥道路也通到了家家户户。村里还建起了垃圾站,垃圾车每天在村里巡回收垃圾,每家农户一年只需交十多元清洁费。
村民们说,陈苏厚回到了农村成为农民,却使松梅村的农民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周正平 赵叶苹)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