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与自然更美更和谐 ———记市政协委员、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晓军
担任市第十届政协委员的徐晓军,是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也是山东省(高校)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岛市新型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作为市政府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徐晓军来青工作还不到5年,但他却已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他常说,青岛山美、水美、人更美,而通过自己的劳动,让这里的空气变得更清新、山川更秀美、环境更洁净、人与自然更和谐,让青岛成为充满绿色和朝气的生态城市,是他不懈的追求。 徐晓军平时的教学科研工作很繁重,但无论多忙,他都不忘自己所肩负的政协委员的职责和使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围绕中心认真调研、尽职尽责参政议政、发挥专长建言献策,为青岛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徐晓军认为,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在环境方面,就是要加强保护和建设,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托和保障,结合青岛实际,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市。作为当年昆明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第一位博士,他对环境破坏和污染带来的后果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他说,我们要用知识改造世界,但这种改造要对得起大自然的馈赠,要对祖先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是一种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让他后来断然转型,专攻环境工程专业,成为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方面的权威专家,多项环保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担任政协委员以来,百姓能不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和延续青岛的生态美等问题,常常在他心里占据着重要位置。围绕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徐晓军先后多次参加市政协组织的有关调研和视察活动,积极建言献策,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有的还形成专题提案。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他作的关于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言以及形成的有关提案,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在有关专题调研中,他撰写的《关于我市碱渣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建议》的报告,以及所作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言,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徐晓军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发挥专业特长为青岛的环保事业和经济发展多做一些事情,是他的责任,他为此深感自豪。本报记者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