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后一个建筑工地上,小王在认真地捆扎着钢筋———丝毫没有年关将至对工资能否到手的担心与惶恐。这个从河南来的小伙子说,他现在就想多干点活,好让过年回家时的口袋再鼓一点。
小王的坦然,在
青岛不是特例。从去年初开始,市建委建管局对工程建设管理进行的一系列全方位的变革,已经使整个行业管理水平、运行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率先在全国推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工程管理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像建筑工人工资拖欠这类困扰行业发展的痼疾已然在体制、机制层面上得到根本性解决;
———率先在全国推出GIS工程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全市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在建工程各类信息的集成式管理和动态式监控;
———率先在全国推出工程质量盲样检测,检测数据通过网络即时上传,自动采集;
———率先在全省推广工程量清单招标和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构筑起全市均衡发展的工程招投标阳光交易平台;
———率先在全省同行业中推出“建管便民e路通”政务服务品牌,实现了服务理念的跃升;
———率先在全省同行业中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透过这些标志性的节点,人们体味到的是2005年青岛建管行业的管理者那激情四溢的创新冲动,人们感受到的是整个行业在创新变革之下产生的充满神奇的变化。
锐意创新,实现施工现场管理模式新跨越
步入2005年,针对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顽症,市建委建管局在探讨,能否通过一种规范化的制度性安排,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从而摆脱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本着这一思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用心实践,于去年3月份推出国内第一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由此拉开了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根本性变革的序幕———
管理理念人本化。按照《标准》要求,施工现场工人宿舍、食堂、淋浴房、娱乐室、厕所等进行标准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建筑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工地就是一个家,健康安全靠大家”等人性化用语随处可见,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现场环境秩序化。对施工现场“人、机、料”等要素进行有序管理,同时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彩绘的围墙,整洁的工地,优美的环境,处处洋溢着标准化管理的魅力。
管理流程程序化。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质量、队伍管理、工程监理、合同履行”六大要素有机整合,再造管理流程,把科学管理细化到施工的每个环节。
监控手段数字化。在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主管部门、建筑企业、施工现场“三位一体”的联动式监控,既增强了企业的自控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政府的监管效能;自主研发的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将工程建设的各类信息,及时录入数据库,实现了管理的数字化。
通过推广标准化管理,青岛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到目前为止施工现场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特别是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袭来时,全市3000多个建筑工地、6000多台塔吊,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青岛的这一创举得到了全行业的高度认可。去年5月19日,省建设厅批准该《标准》为全省行业标准,建设部予以备案;8月12日,建设部在青岛召开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现场会,向全国推广青岛的做法;12月26日,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再次表示:“青岛这一做法,创新性好,前瞻性强,远景潜力大,值得在全国推广”。
正本清源,构筑工程招标投标交易市场新格局
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建筑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奥运场馆、城市快速路、随处可见的房地产开发……这些改写青岛城市形象的建设项目,在给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交易环境,成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市建委建管局下决心从源头入手,全力打造阳光交易平台。
统一硬件建设标准。去年,他们投资1460多万元,对招投标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将投标企业与评标专家有效隔离;运用先进的高科技监控手段,对评标过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避免了私下交易行为的发生;以市区交易市场为样板,各区市对招投标交易市场进行同步升级改造。
统一交易市场规则。推出工程量清单招标和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采用合理低价中标,形成全市统一的招投标交易氛围,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政府的投资效益;完善招投标工作规则,增加投标企业入围量,加大审核把关力度,实现优中选优。
统一全市网络管理。各区市使用统一的招投标评标辅助系统,实现了信息同步传递,资源无偿共享,网上跟踪监督。招投标各个环节均实现了网上操作;企业通过“建管网”自主了解有关信息,自主决定投标行为,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打造品牌,实现电子政务水平新嬗变
适度超前构筑电子政务平台,从而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是市建委建管局在管理创新上的又一创举。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市建委的政务办理大厅已经实现了从“一站式”到“一卡式”再到“一网式”的三次跨越,在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的同时,更提升了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最初,从缴费到施工许可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后来变为限定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到现在发展为即收即办。
尽管如此,市建委建管局仍不满足。去年6月份,他们又推出了网上办公电子签名。过去,为办理一个项目,企业之间需要盖12个公章,相互间往返10多次。现在,只需在网上点击鼠标即可办成。目前,全市工程建设网上办理事项已达65%以上;去年9月份推出的“建管便民e路通”政务服务品牌,已成为全行业学习的榜样。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监管水平,去年8月,市建委建管局又成功地研发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工程监管为主要内容、功能更强大的工程监管GIS数字系统,电子政务又一次实现了质的飞跃。
GIS系统集合了工程监管方面的各类信息,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工程施工、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等动态情况,实现了检测试验室视频连接和检验结果即时上传,杜绝了虚假检测报告。这一系统具有工程信息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强大功能,而且只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无线上网卡,就可临时建成一个工作平台,对全市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即时查询和监控,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预控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苦练内功,塑造工程建设管理队伍新形象
在用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为了适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市建委建管局对管理者自身能力的提升也相当重视。去年以来,以“打基础、练内功”为重点,他们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四种能力”:
提高管理能力。在建管局进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组织干部深入企业、工地,进行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开展专业技术大比武活动,通过采取为期一年的工程管理专业培训、定期组织专家辅导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管理者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开展“三送三请”、“让微笑发自内心,让满意来自群众”等活动,体现服务宗旨;通过采取“对重大工程项目提前介入”、“为大企业开展直通车服务”等措施,实现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
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创新活力和参与管理、决策的积极性,让干部职工在提出思路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创新性,在开展献“金点子”活动中展现创新能力。
提高联动能力。在全局广泛开展了“构建和谐单位”活动,强化团队意识;工作组下到一线,全面收集信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尤其是在防汛防台风等工作中,全局统一调配力量,统一部署行动,联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工程建设管理的这些创新之举,带来的是全市建筑行业更为健康、快速的发展。据对去年前三季度的统计,全市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8.8%;累计施工面积293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建筑业已成为青岛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本报记者
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