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报纸《中央日报》2005年12月16日刊发题为“令人心寒的中国人的汉语功底”的评论文章,其中谈到,近期在上海举行的翻译资格考试中,虽然参加该项考试者英语水平都很高,但仍然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汉译英题目里有一道题要求将“富贵不能淫”译成英文,有人将这句话译成了“Be
rich,but not sexy(富
贵但不能性感)”。(《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8日)
真是咄咄怪事,中国人汉语功底差,干韩国人何事?你寒心又如何?其实,中国人不懂汉语甚至闹出许多洋相的事例在咱们这里早就不是啥新闻了。我们的大学校长在高层论坛上读白字,著名的行走文化大师著作等身,但也因常常闹出用典错误甚至白字而让人逗出“石破天惊”的故事,国家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白话西游”早就被好事儿的网民们辑成专集传为“佳话”。去年在宁波,《现代金报》搞调查,一名刚刚毕业的历史系大学生不知道《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就是宁波人。最近,由于中央电视台一套、北京卫视等12家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的电视台部分从业人员汉语功底实在令人寒心,“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干脆宣布,将其作为“咬嚼”对象,专门进行挑错,免费培训。
检讨国人汉语功底令人寒心的原因,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虽然国家有汉语言基础训练大纲,教育主管部门也有实施纲要,怎奈咱们的学生几乎从幼儿园起就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竞争压力。在升学就是一切、上好学校就是硬道理的大前提下,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汉语言基础训练,什么唐诗宋词汉赋,统统得为应试教育,为升学、四六级英语让路,学好汉语能管用,能当饭吗?
正是在这种大范围、大面积的功利性环境氛围中,不要说小学、中学生汉语功底漏洞百出,多少人大学毕业了,却对传统文化一问三不知,有的硕士研究生连论文都是别字连篇。中学的文史课平时一般不上,等到中考时学校才安排突击补课;大学同样如此,文史类选修课少人问津,研究文史的大学生就更如凤毛麟角。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学术交流会,组织者竟然规定不准与会者说汉语,而必须用英语,这等怪事恐怕也只有在俺们这里才有吧?
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近年来,随着国门大开、西学东渐,我们的传统文化流失与我国的水土资源流失速度几成正比。更令人称奇的是,我们国内口口声声哭着喊着要与世界文化接轨的人,根本不懂得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反倒是真正实现了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华人、华裔著名人士,如杨振宁、丁肇中等人依然心系中华传统文化,许多场合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国学精粹都能娓娓道来、出口成章,这其中的意味真值得国人深思。(李甘林
)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