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在所有一切的初端,几乎所有人都将结局定格在那一张禁赛两年的罚单之上,谁能料到,一起看似简单的兴奋剂事件竟然可以将公众关注的焦点一再提升,直至体制沉疴的探讨水平。竟是孙英杰本人,应该也难以想象到,她在南京奔跑带起的兴奋剂气流,终在这个年末掀起了中国体坛最具戏剧性的一场风暴。>>
;>点击看孙英杰专题
一切在开始之初显得原本如此简单。
2005年10月16日,孙英杰在北京夺得国际马拉松暨十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随后,孙英杰马不停蹄转战南京,在次日晚间进行的女子万米决赛中,在最后阶段被邢慧娜反超,屈居次席。事件至此,孙英杰仍俨然是英雄一名,不仅赢得国人掌声一片,更令现场观战的外电记者啧啧称奇。
不料风云突变,10月21日,国家反兴奋剂协会认定,孙英杰万米赛后A瓶尿检阳性,并随即作出对初犯者的最高处罚—-禁赛两年。面对物证,孙英杰与教练王德显高调应对,要求开启B瓶样本复检,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举动当即得到媒体的热烈响应,众多揣测甚嚣尘上。然而,好莱坞式的情节没有出现,11月7日,B瓶尿检结果同样呈现阳性,铁证如山,不论动机抑或缘由如何,服药已成事实。孙英杰与王德显的叫冤之声也日渐式微,随后的听证会已成形式上的过堂。
然而,高潮恰恰在人们逐渐将故事遗忘的时刻迸发。12月16日,孙英杰在五大连池市为自己讨回了“清白”。据被告于海江称,自己出于对偶像的崇拜,将自北京某公厕拾得的“补药”加入了孙英杰服用的果汁,导致恶劣后果。离奇的情节在故事主、配角的异口同声中得到了法庭的支持,孙英杰通过最为严肃的方式讨回了自己的清白,却不经意间将反兴奋剂协会、中国田协与五大连池法院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各种媒体的连续追击不仅为行政权力与法律效力的讨论推波助澜,更是引发了孙英杰奖金与被打的争议。
在2006年即将到来之际,孙英杰以及父亲终于在田协露面,并最终弄清了奖金的去想。然而,处罚终究还是要生效的,孙英杰也终究要继续为2008奋斗,田协也还对她保有希望。
(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