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30日电
综合新华社、上海《新闻晨报》报道,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而用人单位过于以貌取人,特别是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给部分不具有优势的大学生增加了更大的压力。为此,大学生们上演了一幕幕另类求职的场面。
招聘单位以貌取人
王喜安是吉林大学数学系的一名毕业生,身高只有1.4米,尽管他的专业课成绩非常优秀,但因为个子太矮,王喜安在毕业一年多的时间里,屡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现在都不用去面试,只要打电话说出自己的身高,马上就会被用人单位拒绝。”王喜安说,“我知道自己没有优势,无论专业是否对口,只要能上班就行,就这样还是屡屡碰壁。”
一些大学生告诉记者,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男生身高在1.65米以下,女生身高在1.55米以下,基本就会被用人单位挡在门外。“根本不看你的简历,也不听你解释,一看身高就说‘请另寻高就’。”身高只有1.5米的女大学生杨玲非常气愤地说。
在就业市场上,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女大学生则不只是在身高、肥胖方面有条件限制,仅仅是性别歧视便已让女大学生们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种种或明或暗的限制性要求,成为挡在女大学生就业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记者在长春、广州、天津等地近期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了解到,许多用人单位对职位的要求明确注明只要男性,或者男性优先。在广州,一些单位在招聘工科专项人才时纷纷表示:单独的女生求职不予考虑。只有在有男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条件下,才可以考虑接受由这位男生“推荐”的一位女生。
大学生上演另类求职故事
【故事一:穿高跟鞋求职】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另类求职方式也应运而生。
“一些个矮的同学在填写身高时,通常会比实际身高稍微多填两三厘米。”一位身高只有1.61米的男大学生小刘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如今,很多个矮的男生也会像女生一样,靠鞋跟的高度增加自己的身高。与女生不同的是,男生通常会买一种特制的在鞋内增高的鞋,一般可增高5至7厘米。“不管怎样,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重要,总不能因为身高而失去机会。”一位身高不足1.65米的男生很无奈地说。
对于只在鞋子上增高的同学来说,一些急于减肥的“胖子”在求职前着实受了不少苦。吉林大学文学院的一位女生说:“减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身高1米62,体重65公斤。读了4年大学也没能把体重减下来。这些天我突击减肥,吃了很多减肥药,总算是瘦了五六斤,可成效并不明显。”记者了解到,对于大多数体形偏胖的同学来说,想在短时间内把体重减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吃减肥药。
【故事二:女大学生突击恋爱】
“即将毕业的帅哥们注意啦:我们是XX大学大四优秀的女孩,现有意与你们进行资源优势互补,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如能帮我们与你们一起解决工作问题者,请发E-MAIL、电话联系或面谈(酬金面议)。”最近,类似这样的另类广告出现于一些高校的校园网上,吸引了大学生们的普遍关注。据一些学生透露,大学中确实有一些冷门专业的女大学生为了寻求理想的工作,和一些容易找到工作的男大学生突击谈恋爱,或者请同学中关系比较好的男生帮忙找工作。
“理工科专业的女生即使是高学历,也很难跟男生竞争。”今年毕业的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吕丽说。在理工院校,没有找到工作的女生很多,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问“你有没有男朋友”之类的问题,或者干脆要求应聘女生找某某专业的男生来,才考虑她的录用问题。很多理工类的职位明确写明只招男生,完全不给女生任何机会。在这样的压力下,一些女生“傍”个条件好的男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故事三:无奈到美容院花钱打扮】
“我前几天被大大打击了一回,在招聘会求职时居然因为外貌问题而被拒了”,沪上某高校生物系大四女生刘云(化名)在学校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刘云揣着厚厚一叠简历前去某生物科技公司应聘,可对方翻看了她的简历后说专业不符合招聘要求。刘云转身离开时无意“偷听”到两位招聘人员窃窃私语说:“小姑娘就是相貌不好。”
无奈之下,刘云已经和医院预约好了洗牙、隆鼻和做双眼皮,还要减减肥,准备利用即将到来的寒假好好“美化”自己,争取明年找到份好工作。
专家:有赖于政府的关注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汪洁说,用人单位以貌取人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偶然现象,社会在快速发展,企业要求“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一些外表不具有优势的大学生在竞争中自然会遇到更多的挫折或是不平等。
汪洁认为,在就业机会上,社会应该给这些外表不具有优势的大学生以更多的关怀和关爱,给他们平等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作为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人,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己特定的身体状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的生活才会是一路阳光的。
对于高校出现的另类求职广告,兰州交通大学学生招生就业处处长魏军认为,这种现象的核心问题是许多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存在歧视,女大学生找工作难,当然也有一些理工科类型的工作确实只适合男生。这是一个社会现象,不容忽视。
“大学生,尤其是处于劣势的女大学生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暨南大学学生处李老师认为,经过大学教育的女生在面对就业时应表现得更加自立、自强,没有必要把个人的发展寄托在别人身上。此外,大学生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期望值,眼光应该更实际一些,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专家表示,“物竞天择”决定企业只关注效率,不在乎公平。因此,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引导,协调与平等、公正相关的问题;利用制度补偿措施,尽力弥合男女大学生之间在就业方面的不平等,如对招聘女大学生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性政策。同时,在大学招生时,也应适当提示某些专业与性别的关联,避免女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就业范围狭小的尴尬。(赖少芬、马晨、张晓辉、张颖)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