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1—11月全国审计共查出违法违规金额2900亿元,全国共对2.2万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审计,196名领导干部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让我们先回忆一下上年度同期审计结果,2004年1—11月全国共审计9.5万个单
位,查出的各类违规问题经过处理后可增加财政收入245亿元,减少财政支出8.8亿元,向纪检、司法机关移送各类违法犯罪线索超过千余件。
我相信,因为审计对象的不同,审计结果自然也会有差别,也就是说,今年查出的违法违规资金远远高于上一年度,并不意味着今年的违法违规资金有了“长足发展”。
但自2003年国家审计署刮起“审计风暴”两个年头以来,“问题资金”越查越多,从一个侧面表明,深知“不洁手段”将面临审计,而最终“悬崖勒马”的官员其实没有多少。
以今年为例,接受审计的2.2万名党政领导干部,居然人均乱用资金达到1300万。可以看得出来,一些官员是根本不把“审计风暴”当回“事”了。不可否认的是,审计既以“风暴”的形态出现,在起始阶段还是蛮有“看点”的。揭开了某些“资金黑幕”,进而将“资金黑幕”的“主人公”予以惩处,老百姓说,早该这样了。可是时间不久大伙就发现,这“审计风暴”怎么竟至于如此“浪得虚名”,审计出了一些问题,鲜见下文或者说仅见到了“一部分问题”的下文。这样的“悬念”久了,多了,公众的大脑里不免会生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兴师动众地审了一番,难道这“审”,究竟是要成为“风暴的结果”吗?
由此看来,那些铁了心要在公款流向这个问题上继续任意发挥的个别官员,没有形成对“审计风暴”的敬畏之心,实在怨不得别人。一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高高地举起、轻轻地放下”的角色之后,其打了折的“杀伤力”,也实在是由不得别人不当回事了。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每一例审计结果都会触目惊心,如果把1—11月的审计结果加到一起,就该是触目惊心的N次方了。于是我们就会发现,每年1—11月审计出的违法违规资金,不过成为一长串数字,如果这一长串数字让印钞厂再印一回,那得多少人加班加点啊!
毫无疑问,公众期待审计结果的结果,一刻也没有消失。年度审计能够查出那么多问题,表明了现阶段乃至于今后一段时期审计工作的必要性。问题在于,审计不该是“结果”,通过审计发现问题进而建章立制,完善监管,让违法违规资金少些再少些直至绝迹,那才是“风暴”的目的地。如果我们的“审计风暴”在进行中就幻化为“和风细雨”,如果审计的结果年年触目惊心,一年更“胜”一年,那这个“审计”,还有多少需要继续的理由?
作者:贺万鑫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