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人员在油条摊点检查摊主所用的炸油 |
昨天清晨,卫生
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了34家早餐油条加工点,结果油条摊使用的油全都“身份”不明,摊主现场无法提供卫生合格证明。这油条还敢吃吗?一些接受记者调查的市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昨天,执法人员兵分四路,检查了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四区的34家早餐油条加工点。结果让人心惊:一半油条加工点现场不能出示卫生许可证,许多加工点只是挂靠在临街饭店,自己则未办理任何经营证件;半数以上的从业人员不能出示有效的健康培训合格证明;现场加工场所卫生状况差,半数多的加工现场为露天、半露天加工;所用的油及其他食品原料均未索证,不能提供有效的卫生合格证明;所有油条加工点不能提供食品包装袋的有效卫生检验合格证明。
执法人员当场处罚了20家问题较多的油条摊点,并将进一步追查散装油的来源。在检查中,执法人员采集面团、油条样品34份,送实验室进行相关指标的化验,化验结果出来后将向社会公布,并严厉查处存在问题的摊点。(记者
聂向锋 摄影报道)
该不该“拯救”油条?
“你平时还吃油条吗?”昨天下午,记者就这一问题随机调查了10名市民。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喜欢油条的口味,一段时间不吃甚至会“流口水”,但油条这种传统食品现在出现的卫生问题,实在让人不放心。
另外,据海慈医院的营养专家介绍,油炸食品是健康“杀手”,大量食用会影响儿童的智力、身高发育,并带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富贵病”。特别是一些不洁油条违规添加蓬松剂,或者用油不洁,市民更应该少吃。专家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周食用油条不宜超过2次,每次食用量不超过2两。
该不该“拯救”油条?如何“拯救”?如果你想发表意见,请拨早报服务热线82881515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