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6军团的女红军战士也是在不知情地紧跟大部队进行转移,她们自己根本不知道她们是最早踏上长征的红军女英雄。 怀孕的李贞含泪向组织表示:绝不给组织添麻烦,爬也要随红军行动
参加革命前的李贞只有一个小名,叫“旦娃子”,6岁的时候她就给人家做了童养媳,1926年春
天,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浏阳闹革命的时候,她已经19岁了。受姐姐的鼓动,她不顾一切地冲出了“夫”家,接受她报名参加革命的同志给她取了“李贞”这个名字,以示对“革命”的忠贞不贰。在革命的大熔炉中,李贞很快地成熟起来。1927年3月,李贞经张启龙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贞入党还不到1个月,就遇到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对革命者的大肆屠杀。但她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逃进了深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她很快又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受党组织的委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组织群众继续同敌人斗争。她与其他几个共产党员得到的第一枝枪是从地主武装那里夺来的,后来彭德怀又拨给她们12枝枪,这支最初全部由共产党员组成的队伍就是“浏东游击队”的前身。1930年7月和8月,红军两次攻打长沙后,湘东苏区不断扩大。为了调整和充实湘东特委的领导力量,不久,李贞调任特委妇委书记。在李贞与参加过攻打长沙的女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湘东地区的妇女工作搞得热火朝天。1931年8月,湘东特委(时已改为湘东南特委)并入由王首道任书记的湘赣临时省委(这年10月正式成立湘赣省委),李贞被调任中共吉安县委军事部长。不久,改任省委妇女生活会主任兼省军区医务学校政委。由于参加革命的女同志不断增多,经省军区批准,成立了湘赣红军妇女团,由李贞任团政委。在李贞到达湘赣省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刚从莫斯科大学毕业、由中央分配来湘赣工作的甘泗淇。李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甘泗淇,李贞在文化素养上对甘泗淇的景仰以及甘泗淇大度的为人,渐渐使李贞摆脱了党的“左”倾错误执行者此前粗暴干涉她的美满姻缘给她带来的严重伤害。最后,她接受了组织安排,也接受了甘泗淇,两人在极为特殊的条件下举行了十分简朴的婚仪。1933年6月,根据中革军委指示,湘赣边根据地红军和湘鄂赣边根据地红军一部受命组成红6军团时,李贞已锻炼成长为军团组织部长。1934年10月,红3军与红6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后,发起湘西攻势作战,掩护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开始长征。作为一个参加革命多年而又多次指挥过战斗的红军女干部,李贞深知摆在两个军团面前的是一条比西征更加漫长而艰险的路途,对每个指战员都是一次更大的考验,对女同志而言困难就更多考验也更严峻,这时的李贞怀孕已经3个月了。军团领导也考虑到了这些原因,便动员李贞留在根据地,并已做了一定的安排。然而,李贞谢绝了领导上的关心,坚决表示要随部队出发。她含着热泪对找她谈话的人说:“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我保证不增加部队的麻烦”,爬也要随红军行动。面对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领导上只好批准她随部队行动。鉴于当时甘泗淇已调任红2军团政治部主任,无法互相照顾,组织上特意给李贞配了一名勤务兵、一匹马和一顶帐篷。但李贞坚决不肯,她将勤务兵派到了战斗一线,马匹送给了救护队的伤病员,一顶帐篷则和干部连的女战友共用。长征路上她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率先垂范,鼓励和感染着身边的同志。李贞的血肉之躯在经历了长征的困苦洗礼后,留下了终身遗憾,她再没有生育。但是,长征的战斗洗礼,也让李贞肩上的将星熠熠生辉。1955年9月,她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新中国的将军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型政权的诞生,他们是中国革命的骄傲。李贞作为将军中惟一的女性,无疑为中国妇女写下了一首“巾帼不逊须眉”的赞美诗。
马忆湘把手中的枪换成了笔,醮着心血写下了《朝阳花》永志长征
北上抗日的万里征途,既是对体力和意志的磨练,也是对革命信念的考验,但对马忆湘来说,还是多了一项,就是政治上的审查的考验。
马忆湘说来苦大仇深,生在湘西永顺的龙家寨一个五口之家,因生活所迫,父亲远走他乡,母亲无奈将10岁的她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在“夫”家,马忆湘受尽了苦难,8岁的小丈夫竟然真的把她当“马”骑以取乐。恰在此时,贺龙的军队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她高兴地跑回家对妈妈说:“这下可找到救星了!我要跳出去当红军!”但是,那一年,她只有13岁。不管她自己怎么软磨硬泡,“扩红”的人还是嫌她太小,还甩给她一句话:我们行军打仗谁背你呀!聪明的马忆湘不放弃逃离苦海的机会,说动了在乡政府工作的表婶去求情,再虚报了两岁年龄,就这样,她成了一名红军女战士了。
小马参加红军后,比原先轻松了许多,但更主要的是她的心情总像春天怒放的鲜花一样灿烂,天生丽质也就显现出来了。那双温柔的小手,虽然每天要为伤员洗衣服、涤绷带,但还是细若削葱,白嫩可人。一天有几个轻伤员看到她模样秀气,开起了玩笑:你不像穷人家的孩子,是不是红军打土豪,把你父母吓跑了,你跑到红军队伍里来避难呀?但就是这句玩笑话却让马忆湘吃尽了苦头。1935年初秋的一个夜晚,在湘西永顺县一家地主大院的堂屋里,红2军团医院管理科召集洗衣班的女战士开会,指导员刚坐下,就气冲冲地宣布,马忆湘是出身“地主家庭”改名换姓混进红军队伍的。上级决定开除她,命令她明天就走,不准留在苏区。想来不可理解,但当时有些干部“左”得出奇,望风捕影的事比比皆是,简直就不容马忆湘申辩,她无奈伤心地哭离了医院。去哪里呀,已是无家可归了。她游荡了十来天,想来想去,不行,还得找红军去。
马忆湘虽然找到了队伍被收留了,但对她的特殊审查并未终止,最让她受不了的是保卫干事的审视目光。她的心情很沉重,但是一做起工作来,又什么都忘记了。她什么重活、累活都抢着干,她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一次行军路上,队伍遇到了敌机轰炸,危急时刻,马忆湘奋不顾身地扑向了重伤员,用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战友。她的行动,化解了那些对她持怀疑态度的人,就连保卫干事也找到她表示了歉意:小马,过去,我们把你当地主仔开除,也没有调查,冤枉你啦,你可要正确对待啊!她释然一笑,她心里清楚,她最需要的就是同志们的理解。此后,她工作更卖力了。
红军进入贵州连续行军,一次,大雨如注,坡陡路滑,她与看护的重伤员几乎是爬行了一路,一次两人险些跌落山谷,是贺龙的一双大手,救了两人的性命。长征对马忆湘的永恒记忆是过雪山草地。在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她深一脚浅一脚地探着走路,又要前后转来转去地照顾伤病员。干草地过后是最难走的水草地,不知怎么,她把自己的干粮袋弄丢了,没有了粮,就等于没了生路。大家都处在“炊断粮”的最艰难时刻,马忆湘不忍心伸手向同志们要干粮,所以,一到宿营地,就悄悄走到一边挖野草煮了填肚子。她这样足足坚持了3天,到最后连拔野草的力气都没有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