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财经专讯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我国GDP总量比以前多出了2.3万亿元,增加16.8%。这是一个将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数字,用飓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那么,这场耗时两年多、1300多万人参与、花费30多亿元的经济普查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nb
sp; 这次经济普查是和平时期的一次重大社会动员。据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介绍,经济普查期间,全国共组织培训了300多万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1000多万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财务人员参加普查活动,他们根据普查小区进行了“地毯式的清查”。 国家统计局本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济普查共查出2.13万亿元第三产业漏统增加值,使得第三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从31.9%上升到40.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7个百分点。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信息是,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 从这一点出发,或许可以说,经济普查是一次服务产业尤其是民营服务产业的大盘点。而这些组成民营服务产业的千万家民营企业,在原来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里,只不过是一些默默流淌的地下河流,现在要让它们在地面无遮无掩、大大方方地流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