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经济学家并非像有些媒体所‘揭秘’的那样赚得盆满钵溢,我所接触的同行中还有不少过着较为清贫的书斋生活,年收入不到10万元的不在少数。”这是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先生为最近经常遭到批评的中国经济学家们鸣冤叫屈。(见昨日新浪网)
在一个城市年人均收入尚不足万元、占
人口大多数的数亿农民更是年人均收入只有两千多元的国度,竟然将“年收入不到10万元”定性为“清贫的书斋生活”,夏教授的“幽默感”未免也太强了些。
为了说明经济学家们高收入的正当性,夏教授还写道:“几乎没有人会认为一日成名的‘超女’李宇春不应当获得高额的市场收益,也不会有人反对姚明领取天文数字般的薪酬”,所以“经济学家的职业收入高低不能作为评判他们道德的指标。”
用李宇春、姚明的高收入来印证经济学家高收入的“道德性”,简直要让人怀疑夏教授的经济学ABC了。李宇春和姚明们获得高收入,是因为他们属于“稀缺资源”,更是因为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卖”给了市场人,这种“出卖”根本与道德无涉。如果经济学家也像娱乐明星一样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卖”出去,有奶便是娘,谁让讲什么就说什么,难道不是个严重的学术道德乃至做人的良心问题?莫非,经济学家真的要不讲道德了吗?
郭之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