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场竞争犹如大浪淘沙,脱颖而出的总是那些创新不止的企业。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创新成为我市企业千方百计谋发展的主旋律。不管是在机制、管理上,还是在技术、营销上,每一家怀揣梦想的企业都在孜孜以求,力图通过创新来达到“持续改善”,从而实现取胜于市场的终极目标。而在旁观者看来,形式多样、
各具特色的创新,成为闪烁于今年我市企业族群中的最大亮点。
本报讯 今年以来,国内制造加工行业始终处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自身产品降价的艰难境地。青岛双星集团作为综合性制造加工业集团,通过在管理和技术上实施全方位的创新,获得了决胜市场的能力,确立了比较优势。2005年,双星产品已经拥有专业运动鞋、旅游鞋、皮鞋、全钢子午线轮胎四个“中国名牌”称号;据预计,双星集团全年销售收入将达到78亿元。
针对市场形势和自身管理实际,双星提出了“软橡胶,硬管理;硬机械,细管理;小商品,抠管理”的理念,以内部市场化承包为手段,在深化、细化、量化管理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在国内制造加工行业,双星首创“一天一算,当天出成本”管理法,在降低成本方面效果明显,仅双星轮胎半年就消化不利因素1.4亿元。双星还创造了“人品+产品=免验品”质量管理模式,把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制度结合起来,使双星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达到99.99%。通过管理创新,双星机械创造了加工世界上最长的286米砂处理线、直线偏差却不到1.5毫米的奇迹。
为了在技术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双星在全体员工中发动“创新的人民战争”,突破小改小革、小修小补的局限,在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创新。双星运动鞋通过自主研发,获得了与世界名鞋媲美的技术水准;双星轮胎自主开发了超宽低断面无内胎子午胎、无内胎工程胎、全钢轻卡轮胎,实现了双星轮胎产品的专业化、系列化、高档化;双星机械完成了从“傻、大、黑、粗”低档产品向“高、精、尖、细”高档产品的转变,高效抛丸强化清理机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VRH法水玻璃砂生产线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本报记者 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