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青岛海云庵糖球会正式被文化部所属的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民俗节”称号,这标志着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已经成为全国知名民俗文化品牌。
为何一个小小的海云庵庙会能和西双版纳“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著名的民俗节日齐名而成为全国知名的民俗节日呢?
历史悠久文化
底蕴深厚
据四方区文化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海云庵糖球会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我市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海云庵始建于明代,位于市区后海的胶州湾东侧,与地处市区前海的天后宫同为道教全真派的古道观,是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道观建立伊始,取“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之意为名,并以每年第一个潮汐高潮日———农历正月十六为庙会。庵内香火鼎盛,庵前的海云街摊位云集、百货杂陈,与会者扶老携幼、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历五百余年而不衰。
由于庙会食品中以糖球居多,而且制作技艺精湛,花色品种繁多,诸如山楂、软枣、蜜橘、山药等各种糖球红黄相间、糖色金光璀璨。而糖球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吉祥如意,所以深受老百姓喜爱,因而海云庵庙会遂以糖球会而名扬城乡。几百年过去了,正月十六赶海云庵庙会、吃糖球已经成为青岛居民正月里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内容一直延续至今。
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
1990年,四方区政府为满足群众对休闲娱乐的需要,在出资修复海云庵的基础上,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主办了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同时推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会机制。
自恢复以后,海云庵糖球会期间,市民纷纷前来,正月十六至十八的三天时间里,小小的海云庵周边聚集群众达到上百万。糖球会如此红火,除了四方区政府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为办会宗旨扩大其规模和声誉外,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一植根于群众记忆中的传统民俗节日和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为主的文化平台,已成为青岛人民群众春节期间一道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盛宴”。
目前,海云庵糖球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主要由企业出资协办。在这里,政府搭建了平台,企业找到了商机,群众得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这一古老庙会对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岛城人民群众欢度节日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和环境。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海云庵糖球会自恢复以来,以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曾先后举办了青岛地区的黄岛农民剪纸、胶南农民年画展览,连续邀请了潍坊杨家埠和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以及陕西宝鸡民间美术品来青展出。
海云庵糖球会每年一个主题,分别组织了“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展”、“黄河流域民间艺术展”、“湖南民间美术品展”以及“民间工艺大师作品展暨民间工艺作品比赛”等活动。同时,中国年画王杨洛书、彩绘泥塑大师胡梁夫妇、剪纸艺术家樊晓梅姐妹、中国编结第一人李立芳、中国棕编艺术家王文定、北京“兔儿爷”双起翔、面塑大师李芳清、剪纸大师魏文娥等30余名全国民间工艺大师先后应邀到糖球会上表演各自的绝活。此外,全国京剧名家演唱会、中华舞狮大赛、吴桥杂技表演等精彩纷呈的民族艺术表演也吸引了无数爱好者的眼球。这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民间艺术大师、民间艺人的聚集,充实了庙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崇尚。因此,糖球会在青岛地区乃至胶东半岛已经成为百姓心目中民俗文化活动的代名词。
海云庵糖球会上各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和经贸活动也吸引了广大市民及商家。据统计,仅2005年四天时间里糖球会2万余摊点摊位的商品总营业额就超过2000余万元,仅小吃营业额就达600余万元,销售汽车200多辆。每天参会人数都有30余万人次,合计达130余万人次。
糖球会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融文化交流与商品交流于一体的盛大节庆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外国宾朋、港澳同胞前来参加。
抓住机遇,打造民俗文化特色街
为充分发挥糖球会的品牌效应、延续其历史文脉,并集聚整合青岛民俗文化和商业资源,四方区将以海云庵为中心,建设海云庵民俗文化特色街区。
该街区设计规划约2平方公里,辐射杭州路、瑞昌路、人民路、兴隆路等区域,核心区以嘉禾路街心广场、海云广场和嘉禾路一条街为中心,占地60公顷。目前,嘉禾路两侧的违章建筑已拆除完毕,嘉禾路小吃街两侧建筑的立面粉刷和平改坡工程已开始施工。到明年糖球会前夕,这一区域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广大市民。
改造后的海云庵民俗文化特色街区,将以明清古建筑风格为主,集名优特色小吃、民间民俗工艺品展销、民族特色餐饮、书画古玩收藏和拍卖等功能为一体,进一步突出该区域的民俗特色,提升海云庵糖球会民俗文化特色的档次,对于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