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北京晨报报道,日前,清华大学BBS“研究生之家”版一篇D同学发表的名为《一名清华博士的月账本,写完我流泪了》的帖子成为热帖,仅一天多时间,回帖就多达300余条。但意想不到的是,在硕士生、博士生群聚的“研究生之家”版,回复内容最多的并不是共鸣和同情,却是毫不客气的批评声。
一名清华博士的月账本
●本月收入:约470元
每月国家发300元
博士基金2000÷12=170元
●本月支出:596元
住宿:每月150元
早饭:2.5元(包子0.35×4=1.4+鸡蛋0.6+豆浆0.5)
午饭:3.45元(二两米饭+3元菜)
晚饭:3.45元(二两米饭+3元菜)
吃饭:每天10元,平均每月300元
(需要说明,学校食堂是不管饱也不管好,就这个物价学校饮食中心还赔钱。天天看着饮食中心的老师、师傅们挥泪吐血赔本大甩卖,我们真心疼啊!)
生活用品:平均每月20元(洗衣粉、肥皂、香皂、牙膏、洗发水)
交通费用:10元(出门办事坐城铁+地铁往返,其他情况基本骑车或走)
通信费用:平均每月40元(手机神州行30元/月,铁通话费10元)
医药费用:(公费,这个月感冒一次医院挂号费1元——因为是周六)
买烟:0元
买衣服:0元(不过裤子坏了,还没有钱买新的,半年没买新衣服了)
意外支出:75元(同学聚会花25元,老同学来请吃饭50元)
●本月透支:126元
“懒博士,没有经济头脑”?
但出人意料的是,D同学并没有得到意料中的共鸣和同情,更多人的留言内容都是不理解和谴责。“懒博士”、“没有经济头脑”、“没出息”、“太死板”等词汇充斥了整个版面。
“靠这点钱显然不能活啊,去做点兼职就好了。”这是善意的建议。“看来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和笨人。”这是嘲讽之语。也有人提出不无讥讽的“实际操作理论”:“多去兼职版看看,靠自己努力吧,实在不行刻盘、卖水果、卖桌椅、做代理、攒电脑,都能挣钱,就是辛苦点。”
回帖中最主流的意见是不理解。D同学为何不主动自谋生路而只会抱怨太穷。
博士生兼职“不务正业”?
在D同学发帖两日后,一位网友在同样的版区发表文章《作为一个清华博士生,生活还不能自立,如何期望他为国家社会做多大贡献?》,以亲身经历谴责D同学,称自己从大四到研究生没要过家里一分钱,都是通过兼职养活自己。随即一名网友批驳说:“对博士生来说科研就是工作,心无旁骛做好课题和论文才称得上敬业。出去兼职是不正常的。”
这一话题引发了新一轮争议,而且争论的风向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争议的焦点不再是D同学是否值得同情,而是博士生兼职是否“不务正业”。
不少网友对“不务正业”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用自己的知识获得劳动报酬”无可厚非。有些网友指出,许多领域的博士生并不是不努力找兼职,而是没有机会。一名化学专业的博士生说:“我们学化学的博士生,基本上是天天在实验室从早忙到晚。除了老师的督促,论文压力也很大。”一名博士生网友说:“博士面临的压力,是非博士生很难体会的”。还有一位网友直斥持“不务正业论”的网友,说他们好比在说:“饿死百姓,为何不食肉糜?”这一诘问帖迅速成为BBS的又一热帖,短短时间内跟帖达到300余条。
“我曾放弃高薪兼职”
记者发现,从11月29日D同学发帖后,面对铺天盖地的争论,他没有一字回应,这个ID似乎“人间蒸发”了一般。
记者随后通过网络辗转联系上D同学,出乎意料,一直在关注网友回帖的D同学表示:“说如何如何的人,我不屑和他们说。”D同学称,对他来说,兼职机会不是没有,而且能达到每月四五千元,但他放弃了。他还透露,在读博士之前,从事的工作月薪高达1万元。
那么D同学为何能忍受博士的清苦生活?“之所以读博,就是为了回校好好学习。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没想到博士是这样的生活。”D同学坦言,他现在最大的苦恼是“没人承认你的价值,或者知道你的价值却根本没人认可”,至于干活、加班,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学问和金钱可以兼得
针对这一发生在博士生群中的热辩话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博导陶东风教授认为,兼职和科研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大多数兼职在原则上并不会影响学习,如果完全把二者对立起来就太绝对化了。
“当然,博士生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做论文上,但是否绝对不能出去做兼职了呢?自然不是。其实适量的兼职不会影响学业,只要调节好二者关系。”
陶教授说,做兼职需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兼职谋财的“度”。“赚钱赚到什么程度为止?是不要太穷就可以,还是要赚很多很多?如果只利用周末时间,或者五分之一的时间去做兼职,加上国家和学校补助的钱,生活就应该没问题了。如果要赚很多,赚上万元,那就没话可说了,绝对影响科研。”二是要选择合适的活儿。“应该找一些和专业接近的活,不仅不费力气,还能帮助专业进展,比如助教。如果学哲学的人跑去搬砖头挣钱,那就得不偿失了。”(王海亮)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