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人员利用仪器对牛肉进行检查测试 |
|
注了水的牛肉(孙立 摄) |
“杀牛村”暗访引起关注
市北工商昨迅速出击南山查扣两吨注水肉
晚报讯
昨日,本报刊发了《四进胶州“杀牛村”暗访年货市场注水肉》一稿,引起工商部门高度重视,工商局市北分局局长张晓青带领利津路工商所的执法人员,连夜查扣了企图流入南山市场的2吨可疑注水肉,并将在权威部门出具鉴定报告后,对8家业户进行高限处罚。
■突袭 查扣两吨注水肉
昨晚6时30分,利津路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得到消息,一辆送牛肉的小货车正在卸货,从刚卸下车的牛肉表面上看,颜色红里透白,显得湿漉漉的。6时40分,记者随同执法人员一起赶到南山市场的牛肉摊位前,12名业户正在忙着卸肉、挂肉。记者凑近一看,一块牛大腿肉颜色粉红,显得格外“娇嫩”,用手一摁,边上的肉膜鼓起了个小包,包里能明显地看到渗出水来;另一边,在还没来得及卸到肉案上的牛肉被装在筐里,不一会儿的时间,筐底下的地面就滴答了一地的血水。工商执法人员拿来“快速测定肉类水分仪”,连续插了10次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为81,这81%的数值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77%的标准,说明牛肉里应该注了水。
据执法人员调查,室内12家业户中,有8家做起了或多或少的注水肉生意,而注水肉来源,均为本报报道的胶州市洋河镇董城村。
■溯源 问题肉为何披合法衣?
在昨日的检查中,记者奇怪地发现,这些注水的问题肉,竟然还身披合法的外衣:业户拿出的护身符竟然是盖有当地畜牧部门,也就是“胶州市动物防疫监督检疫专用章”的“合格”证明。据记者了解,对于注水牛羊肉的认定,只有畜牧部门及质监部门才具有法律效应,而偏偏这些注水肉从一“出炉”,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才为它流向市场提供了“便利”。
■呼吁 相关法规尽早出台
昨日,工商执法人员查扣了2吨注水牛肉后,反而犯起了愁。工商局市北分局市场科科长庄建江现场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有人“受理”这批注水肉。庄建江无奈地告诉记者,注水牛羊肉的市场监管目前仍处于摸索状态。庄建江表示,目前岛城市场的注水猪肉几乎绝迹,这是因为生猪有定点屠宰点,再加上青岛市曾经颁布相关的市长令,配套法规很完善,执法有法可依,一旦查没的注水猪肉,可以送往肉联厂循环利用或销毁。而牛羊肉则面临三大难点:第一,未设定点屠宰点,从源头上无法控制;第二,没有相关的地方法规依据,真正到现场的执法人员却不具备出具注水肉证明的法律效力;第三,查扣的注水牛羊肉,肉联厂因为也没有地方法规可循,因此不愿收。
据记者了解,2004年我市多部门曾经在外出考查的基础上,拟定了“青岛市牛羊肉定点屠宰管理办法”,但具体何时出台,目前尚不得而知。(仇瑰丽)
编后
昨天,市北工商连夜出击查获了来自企图流入南山市场的两吨可疑注水牛肉。但执法人员却很难处理这批疑似注水肉。
据了解,目前由于监管严格,我市猪肉注水现象已基本绝迹。但针对牛羊鸡兔等非猪肉品却一直缺乏相关的监控措施,致使其成为漏网之“肉”。
牛肉羊肉和猪肉一样,都是肉。只要注水现象不绝,便难称“放心肉”。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办法,像管理猪肉一样,尽快将牛羊肉纳入到有效的监管中来。这样百姓才放心,不管是吃什么肉。(之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