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即墨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全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穿梭在即墨农村,你会惊喜地发现:一条条宽敞的道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舍,一行行生机盎然的绿化带,个个村庄似泼墨彩绘,处处
生机勃勃。农民在家里看有线电视,通过电话联络客商,在网上推销农副产品。这些紧跟时代节拍的流行事,在即墨市的农村已遍地开花,描绘着一个全新的农村景象。
即墨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开辟农民的增收渠道。为此,自2000年开始,即墨市先后投资3.6亿元,规划建设了农业高新区、畜牧科技示范园、水产养殖示范园三大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及恒生源、金口冬枣等12处镇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成为农民致富的有效载体。同时,针对农民需求完善服务职能,即墨市连年免费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到目前,该市累计投资380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1万人;并组织科技下乡428场,使10多万农民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2005年,即墨市人均纯收入达到5514元,年均增长10%,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市。
建设新农村,即墨市从整治农村的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入手。即墨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累计投资,全面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近几年,即墨市在全市18个镇进行了小城镇规划建设,使小城镇覆盖率达到45%,培育出以滨海旅游度假为特色的鳌山卫镇和田横镇,以度假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温泉镇和田横岛旅游度假区,以市场商贸为特色的蓝村镇等一批特色城镇。据了解,即墨市已涌现出3个国家级重点镇、5个省级中心镇和3个青岛市级重点小城镇。自2001年开始,即墨市新造林3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5%;新建农村公路43条,农村公路通达率达到62.6%;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200个村庄、18.5万农民吃自来水的问题。此外,即墨市还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3200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墨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让农民富起来之后不会因病转贫。自2003年开始,即墨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保障为主干、大病救助为补充、门诊医疗费减免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大病救助医疗基金,形成了在全国推广的“即墨经验”。两年来,即墨市已为39251位农民结报大病医疗费4144.33万元,为58万人次减免医疗费1241.7万元;筹集大病救助基金3920万元,向1597户特需家庭发放救助金366万元。
同时,即墨市还全力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打造农村“民主工程”,让农民充分享受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解决了因农村村务不清造成的种种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两年前,西叫村曾因乱占地,乱盖房而闻名,今年却在全办事处交流兴村经验,在全处的综合考核中,由以前的26名上升到第10名,干部群众都夸“民主工程”好。
即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发展,使得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观,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人均GDP达到26700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7.9亿元,税收总收入16.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8亿元。(张正杰 吕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