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本周末,紫光眼镜直通车在香港中路开张,据记者了解,这已是本周以来,青岛开设的第五家平价眼镜店了。岛城眼镜店忙于“变脸”贴近大众,是否真的能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呢?记者昨日进行了探访。
本周初,先是李村“康视”眼镜下属的三家店改头换面挂
上了“平价”的招牌,而后,紫光眼镜直通车香港路店、新视界黄岛店和大光明的连锁店相继开张走上了大众路线,平价眼镜直通车在青岛的覆盖速度明显“提速”。不过与南方平价眼镜店为降低成本选址偏僻相比,青岛的几家店位置几乎都处在中心商业区的黄金位置。以紫光眼镜香港路店为例,其总营业面积600多平方米,平均每年房租在200万元左右,而据介绍,该店仅设备、进货投资就接近200万元,据业内人士分析,一年下来销售营业额至少需要4000万元才能保本。尽管平价眼镜店比传统眼镜店薄利多销,但巨大的费用难道真的能撑起所有的店面?
昨天,记者在中山路上看到,一家打出“平价”的眼镜店在同条街上有两个店面,其中一个店面大张旗鼓地宣传价格优势,而另一个店面则以国际品牌丰富做招牌,记者仔细察看了两家店的商品发现,价格有优势的店内多是一些顾客不熟悉的牌子,而国际品牌店里价格上似乎优惠幅度有所降低。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岛城有的打着“平价”旗号的眼镜店的确在采用这种促销方式,还有的商家把价格比较透明的品牌折扣给得很低,而其他品牌产品的价格却暗中保持不变或变相提价,这一做法与目前超市的特价商品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眼镜时,除了认清商家自夸的“平价”门头,还需仔细对比,货比三家。(记者刘兰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