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青岛港吞吐量“双突破”之际
2005年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又一次习惯性地听到了来自青岛港的好消息———截至12月16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
标准箱。这意味着,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港口业中,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市场表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这一目标已经距离青岛港愈来愈近。
更加明显的国际航运中心特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加深,世界贸易蕴含着巨大的后劲,而其中,85%的世界贸易是通过海港完成的。可以说,哪座城市拥有国际航运中心,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枢纽。因此,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世界众多港口共同的建设目标。
那么,国际航运中心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学术界对此尚无定论,但目前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屈指可数,如荷兰鹿特丹港、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釜山港等。通过对这些国际航运中心的分析,专家们普遍认为国际航运中心应具有两大基本评价指标:首先,港口的吞吐量必须达到相当规模的量级。其次,港口的中转箱量必须达到较高的比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国际航运中心不是“封”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而令人信服的是,青岛港今年以来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第一个评价指标吞吐量上,青岛港延续了自2001年来港口吞吐量每年净增2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每年净增100万标准箱的强劲势头,今年港口吞吐量突破了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其中,集装箱吞吐量比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基准吞吐量500万标准箱多出100万。
在第二个评价指标中转箱量上,青岛港同样表现出色。所谓国际中转箱,是指由境外启运,经中转港换装国际航线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集装箱。之所以货主和船公司会使用中转港,是因为中转港具备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更高效率的软件服务,并能够提供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航线。今年以来,青岛港新增航线28条,已有8家世界级船务公司在青岛港开辟了国际集装箱中转航线,中转箱量达到30万标准箱,同比猛增58%。
毫无疑问,这两条硬杠杠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勾勒出青岛港作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形象轮廓,而那些世界顶级船公司纷纷选择青岛港作为它们新造巨轮的首航港口,则更体现出“佳桐引得彩凤来”的国际航运中心的独特魅力。
随着世界航运业近年来的火爆和世界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加剧,船公司纷纷新造了一批集装箱巨轮。而只有那些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同样出色的港口才会被选作首发港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已经有意大利邮船、地中海航运、长荣海运、东方海外、铁行渣华和中远集团6家世界级船公司,选择青岛港作为它们新造集装箱巨轮的首航港。
更加强劲的国际航运中心吸聚力
当然,国际航运中心绝不仅仅是船舶与集装箱的聚集地,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航运中心会成为一颗吸力强大的磁石,将世界各地的能源、资源和产品吸聚在一起,使得供应、生产和销售可以消弭掉空间上的差距,实现经济运转的各个环节无缝而密切的衔接,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凡是拥有国际航运中心的地区,无一例外地都是世界上经济与贸易发达的地区。
为了加快港口业发展,2002年,青岛港外贸集装箱航线整体西移至黄岛前湾港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以港兴市”战略,并将港口作为三大特色经济之一予以重点发展。
而青岛港也没有辜负青岛人民的殷切期望,围绕着港口这个供应链与产品销售的枢纽性环节,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基本完成布局,一个全新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已经在西海岸矗立起来。
尤其是今年以来,一批依托港口的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临港工业呈现出一片诱人图景。大炼油、大造船这些大项目的莅临与港口今年的“双突破”可以说存在某种巧合,更可以说是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所引发的最终质变。
除了制造业外,为制造业服务的港口物流业同样伴随着港口生产的迅猛发展而获益。前湾国际物流园、远洋大亚物流园、裕龙国际物流园等一大批物流园区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业务量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与此同时,投资7.1亿元的青岛中铁集装箱中心站项目落户胶州,成为连接内陆和港口的大型集装箱调运中心,将担负起山东半岛乃至周围各省的集装箱铁路运输功能。青岛交运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韩国韩进集团合资成立的青岛韩进陆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也于今年开业,这是韩进集团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物流公司。
可以说,日益繁荣的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既充实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内容,又进一步佐证了青岛港正在发挥着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所应具备的地区经济带动作用。
更加科学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道路
在青岛港大步迈向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所依仗的绝不是不计成本,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模式,而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节约型、内涵式发展之路。尤其是今年,青岛港集团将其定为“管理挖潜年”,通过破除发展瓶颈、节约能源资源和提高港口效率这三大法宝,用“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创出了两个青岛港的业绩”,实现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矿石压港这一世界性的港口难题,青岛港集团今年将2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改造列为一号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对该码头进行技术改造,最终实现了矿船“一天两靠”,成功解决了矿石压港问题。
而类似的瓶颈破解在青岛港集团还有很多。比如,将原来的老港区集装箱专用泊位改造为多用途泊位,缓解了老港区泊位不足的矛盾,提高了泊位利用率;为提高粮食接卸能力,青岛港集团在一期8个粮罐基础上又投资建设了8个新粮罐,使得这个沿黄领域最大的散粮接卸基地的粮食储存能力又翻了一番。
青岛港集团还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全民节约挖潜活动。他们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技术革新、修旧利废、强化管理等手段,有效节约了大量能源和资源。今年1至11月份,青岛港涌现出有价值的“金点子”8223条,全港累计实现增收13569万元,节支27549万元。在保持港口生产增长15%的同时,实现了综合能源单耗累计同比下降4.7%。
在能耗不断降低的同时,青岛港集团的效率却在不断提升,他们宣布从一线生产到机关工作全部要进入到“秒”时代。西港公司用2.5个泊位创造出12.5个同等规模泊位的货物装卸成绩。“振超效率”、“孙波效率”和“纸浆效率”这三大世界港口装卸效率纪录被不断刷新。其中,集装箱装卸的“振超效率”单船平均每小时装卸473个自然箱,相当于一般港口的两倍。据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最近提供的最新数据,青岛港平均泊位装卸效率为每小时181自然箱,为全球最高。而以“琳琳快磅”、“万年速装”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涌现的员工效率品牌则成为青岛港人新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