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12月13日晚9时30分许,在北京同仁医院急诊走廊距抢救室不到10米处,37岁的汉子王建民在“疼、救命”的哀号声中痛苦死去。他因为大口呕血疼得满地打滚第二次被送入这家医院,“可惜”他没有钱,医生说“患者没有生命危险,钱送来了才能治疗”(
12月15日《新京报》)。
比较起来,这起事件比哈尔滨的“天价医疗案”更令人不忍卒闻。毕竟,“天价医疗案”基本上还只是钱的问题,而在此次事件中,患者付出的是37岁的年轻生命。在此意义上二者无法等量齐观。王建民的死所曝出的医疗界诸般弊端,如果只用“非人性化”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
发生“天价医疗案”和“见死不救”的本质原因或许是共通的,但“见死不救”比“天价医疗”的影响更加恶劣,后果也将更加严重。据悉,王建民被朋友第一次送入同仁医院后,因没钱未被施救;北京站公安段的民警将其再次送入同仁医院,但民警在场也没能让王建民得到治疗。试想,“民警送进医院”、“抢救室门口”、“没钱”、“死掉”——如此几个关键词,对囊中羞涩的人们会形成一种怎样的刺激!穷人患病,要怎样才能救自己?所以说,这起事件的恶劣程度在某些方面比“天价医疗案”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恶劣之处还在于:病人大口呕血,疼得满地打滚,明明是危在旦夕,此时如果医生说“病人很危险,但没钱我无法给他医治,你们快想办法吧”,则即便仍然发生如此后果,对其或许尚可谅解一二。在病人如此危险的情况下拒绝施救,而且还说什么“患者没有生命危险”,从“专业”的角度为自己的冷漠掩饰,其道德之崩坏程度,我实在已经想不出能用怎样的字眼儿来形容!这是见死不救,但这难道又仅仅是“见死不救”那么简单吗?我不知道王建民临死时,在对这个世界做着怎样的诅咒!
我不知道同仁医院那些听到过王建民最后哀号的医护人员,其内心现在是否在经受煎熬。
我吃惊于,人果真可以对同类如此冷漠?尤其是,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护人员,真可退化至如此铁石心肠?
当然已经有人再三分析过了:这是医疗体制的原因。我也承认这样的分析,因为“王建民事件”绝非偶然。今年10月27日,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的退休院长昏倒在自己主政十年的医院门口,也是没有一位医生对其实施救治——直到围观者拨了110。由此可知,医护人员面对无钱病人冷血或许已成“职业病”,已是随处皆然。和王建民相比,那位退休院长或许要称得上幸运,但那起“幸运”事件有着更为巨大的讽刺意味。
逝者长已矣!但我们不能听任王建民白白死去,我们不能听任“在抢救室门口等死”这样的社会耻辱事件继续发生。 □郭之纯
责任编辑 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