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还记得浮山所的那座老城隍庙吗?600多年的浮山所第一次有了记载它风雨历程的志书。昨天上午,由青岛浮山所实业(集团)公司主持编撰完成的我市首部村史《浮山所志》耗时6年终于面世。
翻开《浮山所志》,有关浮山所的“前世今生”尽收眼底。该部志书共计57万余字,16开本500余页,其中采用
图表130余幅、图片160余张。志书记述空间以浮山所为主体,起自明代初期在浮山湾畔设立“浮山备御千户所”(简称“浮山所”)的1388年,迄于2002年底,大事记止于2004年6月。全书运用语体文、记述体,反映了浮山所近百年来从农村到城市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为研究青岛的历史留存了极为翔实的资料。
自1388年置所至今,浮山所一直是青岛沿海地区最早、最大的村落之一。在明清两代,浮山所与青岛地区的政治、军事、人居、集贸、文化、教育、民俗息息相关,是青岛那一段历史中的主干部分。此次编撰完成的《浮山所志》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对浮山所的建置时间、规模、军屯、兵力、管理、庙宇等作了概括的记述,使浮山所这个明代海防军事重镇从历史的沉寂中显露出来,填补了沿海地区明代“所志”历史的空白,其中“经济篇”中有各类表格60多个,反映了浮山所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勾勒出浮山所从农村向城市的发展轨迹;在“旧地新貌”一章中,既记述了旧时代浮山所及周边地域的印记,更突出了改革开放,尤其是1999年青岛市东部开发以后的巨大变化;在“文化篇”的“文化现象”章、“志余篇”中的“轶闻传说”章等,对浮山所独有的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景观特色、移民特色、时代特色都以“存史”为目的做了详实的记载,更有“姓氏篇”中“诸姓族谱”一章收集了17本族谱,着重介绍了1949年以来浮山所村定居的43个姓氏的来历、发展过程,简直称得上是一本“活家谱”。(记者张颖)
■相关链接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为抗击倭寇,浮山湾畔设立了“浮山备御千户所”,简称“浮山所”,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海防古城之一。作为军事重镇,在明代227年中,清朝康熙,雍正十二年,浮山所一直在发挥着海防作用。清朝雍正十二年裁撤浮山所,这里变成了普通的乡村。1999年,浮山所旧村动迁改造,农舍田地被高楼大厦取代,古老的村落消失了。
古时的浮山所筑有城墙,城内修建了十字大街,通向四个城门,而现在的徐州路和闽江路便是在浮山所十字街原址上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