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林教授在向记者展示他的“新衣”。
内衣是10年前的,坎肩是20年前的,连最“新”的外套也都穿了3年。这就是多年来一直积极
参与慈善事业的捐赠“专业户”——74岁的省农科院老教授林甘先生的平日穿着。
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生活简朴得有些苛刻的老人,在看到本报所发起的“为寒门学子送寒衣”活动后,不顾天气严寒,亲自跑到服装店花1000多元钱购买了20件新衣,无偿捐赠给特困大学生。
“当年我家里非常穷,读书的时候,棉袄都是同学送的。现在条件好了,就想尽可能多地帮助那些仍然贫困的人们。”林甘教授淡淡地说。 本报记者 左庆 摄影报道
在林教授家里我们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左庆 摄
内衣是10年前的,坎肩是20年前的,连最新的外套也都穿了3年了。这是省农科院老教授林甘先生的平日穿着。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生活简朴得有些苛刻的74岁老人,在看到本报所发起的“为寒门学子送寒衣”活动后,不顾天气严寒,亲自跑到服装店,花1000多元钱购买了20件新衣,无偿捐赠给特困大学生。
“我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现在穿这一身衣服就已经感觉是在天堂里了。大学生正是读书学知识的年龄,有条件的人都应该帮他们一把。我帮助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觉得是自己的分内之事。”今天傍晚,林甘教授将他和妻子李洁刚从服装店买回来的20件皮坎肩和保暖裤交到本报记者手中。李洁女士告诉记者,考虑到不少市民捐的都是羽绒服等上衣,林教授特意买了16条保暖裤。
记者注意到,林甘教授的居室虽然宽大,但并没有像样的家电,沙发、桌椅都是一二十年前的老式家具。如果不是那些四处可见的书籍和试验器皿,看上去是个极普通的家庭。“这个电视是别人送的旧彩电,以前看的是个黑白电视。”李洁女士自嘲地说。在林教授家的北阳台,摆放着许多装着小白鼠的笼子,林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他试验用的动物,喂小白鼠的食物都是他去附近饭店和菜市场捡来的。
记者怎么也难以想象,一个老教授每天去菜市场拾捡菜叶或去饭店泔水桶边捞取剩饭菜会是怎样的情景。
“我在个人生活上没什么要求。当年我家里非常穷,在东北农业大学读书的时候,冬天连棉袄都是同学送的。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己也不会成为今天的教授。现在条件好了,就想尽可能多的帮助那些仍然贫困的人们。”林甘教授淡淡地说。
虽然生活之简朴会让很多人嘲笑其吝啬,但林甘教授在慈善公益事业上的慷慨又会让所有知道的人为之起敬。自今年5月以来,林甘教授先后向本报“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栏目所报道的12个特困家庭分别提供500元-1000元不等的资助,总救助额近万元。这看起来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善款了,可在林甘教授近年来所慷慨解囊的远远不止这些。2002年9月,从报上看到平阴部分地区遭遇干旱的消息后,林甘教授捐出一年的工资12000元予以资助;2003年5月响应单位号召,为抗击非典捐款2000元;2004年8月,从报上看到残疾人刘冰心的感人事迹后,捐款4000元。今年3月,为夏津县精华聋儿语训希望学校捐款10000元…… 记者 雍坚 蒋波
责任编辑 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