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68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纷纷进行纪念宣传活动,呼吁人们牢记那段屈辱而沉痛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南京人之痛,更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不仅是中国人之痛,也是国际社会深恶痛绝的悲剧。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
攻占南京,以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血腥手段疯狂屠城,30多万无辜百姓惨遭杀戮,南京城内血流成河,惨绝人寰的罪行罄竹难书。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们以无比沉痛的心情祭奠亡魂,以寓意深刻的活动警醒世人,绝不应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也不应仅是为了声讨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警醒人民勿忘历史教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奋图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回顾惨痛历史的同时,更应增强历史使命感。勿忘国耻,如果耽于纪念日的隆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尤其需要思索,以什么样的方式,让这段珍贵的历史完好地保存下来,以什么样的纪念,让后代子孙珍视历史的价值。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但需要进一步的行动,定格历史的记忆。
有这样的声音,我们不能失却关注。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个日子,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两份提案,建议把位于南京市的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建议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由国家领导人参与整个公祭活动。据了解,南京大屠杀、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日本广岛原子弹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人类三大惨案。“其他两地的纪念馆不但是国家级,而且都已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纪念日应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种固定的传统,让国人永远铭记。因为只有制度的保障,才是最基本的保证,也是最有效的保障。
除了纪念形式上的重视,我们还需要开展实在的活动,多保护一些抗战历史遗迹。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的级别不高,目前还只是个地方纪念馆,并没有成为国家级纪念馆,这显然与它承载的道义价值不符。全国政协委员舒乙认为,多保留一些抗战的历史遗迹,并对之施加尽可能多的保护,使其作用最大化,让历史有更多的载体,这在目前来说更为重要和紧迫。这些遗迹可以非常有效地传递爱国主义教育,后人到此参观,自然就会对烈士们肃然起敬。
尤其是在目前纷纭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在日本某些人肆意歪曲历史、挑衅公权的情形下,我们更需要提高警惕。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日益确立,日本右翼分子们的活动日益猖獗。日本在犯下反人类、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及其对邻国造成危害的罪行(60年)之后的今天,不仅未能清算过去犯下的罪行,依然不肯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拒作战争赔偿和忏悔,还不顾亚洲邻国的抗议和反对,继续复活军国主义的阴魂,继续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继续修改教科书来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罪行,继续向日本人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这么多年来,日本在对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慰安妇与强征劳工问题、钓鱼岛问题、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更是从骨子里拒绝反思、道歉及友好协商。察其言、观其行,其政府和许多主流媒体摆出一副回避历史、文过饰非、拒绝反省的姿态,让我们不得不对日本未来的发展走向忧心忡忡。
“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却。”正视、思考并铭记历史,是不想重复“落后就要挨打”的悲剧。尽管举国开展隆重的纪念活动,反对、抵制日本逆流而动的言论此起彼伏,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绝对不是一种反日情绪,不是为了敌视、仇视日本,也“不是中国自私和狭义揪着历史不放”,只是要求、敦促日方对历史问题采取正确的、负责任的态度,只是为了历史悲剧永远不会再次重演。
郭立场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