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德国小伙Frank,作为参加该汉语文化国际交流项目的“先行者”,已在青岛家庭里住了将近3个月,他在中国家庭住得还习惯吗?在中国家庭中有哪些趣事发生?中国家庭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加入这一项目呢?昨天,记者探访了一番。
“2月半”学会说汉语
瘦瘦高高的德国小伙儿Frank,会讲德语、英语、法语和荷兰语,在青岛家庭的不到3个月时间里,他又学会了说汉语,提起在中国家庭的这段经历,Frank的脸上挂着美滋滋的笑容。
Frank告诉记者,今年9月底他被安排住到了我市刘威绪小朋友家中。
“德国小朋友每天上半天课,而中国小弟弟全天上课,我也每天在外忙于上汉语课和做一些翻译工作,因此只有平日晚上回家后和周末才和中国家人在一起。”Frank说,业余时间,他会和刘威绪一起游泳、下跳棋,一起学习语言,不到3个月时间,他已经能用汉语与别人简单地交流了。而在这期间,刘威绪一家三口的外语水平,提高速度也令人吃惊,现在刘威绪父子二人用英语与Frank交流,竟能沟通自如,没有大的障碍了。
“我在中国只住了‘2月半’,所以我的汉语说得不好。”每当与别人用汉语交流遇到困难时,Frank就谦虚地说自己的汉语说得不够好。而记者在与Frank约定采访时间时,惊奇地听他说出“请问你贵姓?”这样标准的中国式问题。记者好奇地问Frank这句话是怎么学会的。Frank想了半天竟没回想起来是谁教的他,“可能这就是住在中国家庭学汉语的好处吧?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好多东西。”
“热乎乎”早餐暖我心
“‘中国爸爸、妈妈’帮了我不少的忙。”Frank说,刚来青岛时,语言和饮食是两大难题,“中国爸爸、妈妈”细致地告诉他怎样往德国打电话,到哪里能买到日常用品,还为他做可口的早餐,对他非常热情、友好。
“我在德国的早餐都是凉面包、冷沙拉,没想到中国人的早餐是热的,花样很多,热乎乎的‘美味’很好吃”,Frank笑着说,虽然来中国前他就看了40多本介绍中国文化的书,还“突击”学会了用筷子。
“作为想学汉语的外国人,我们真心希望以一种局内人的视角来了解和发现中国,而不是带着游客的眼睛走马观花。”Frank说,只有融入中国家庭真实的生活,才能真正分享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等。“所以我们不希望中国家庭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改变什么,我们就是要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生活,哪怕与过去的生活习惯很不同。”
打算明年安家青岛
很快,Frank要回家过圣诞节,他还向刘威绪一家发出了邀请,邀请他们到德国去,住在自己家里,也体验一把德国的文化。
Frank告诉记者,刚来青岛时,他并没有想到会留在青岛,而他现在改变了主意。明年,Frank就将在青岛安家、工作了,“我想为中国和德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的德国朋友更多地认识中国。”(记者
于小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