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上,聆听着渐行渐近的“十一五”脚步,海滨青岛未及跟“十五”的辉煌道一声告别,又开始大手笔憧憬“十一五”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青岛人民深信,有着“十五”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青岛将乘风破浪驶往“十一五
”经济发展的理想彼岸,并将在许多重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续写新的辉煌。
重点突破一: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这是青岛在“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的宗旨。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从青岛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看,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形成了以上海为主体的沿江发展区域,而环渤海区域各地区的发展势头都十分强劲。只有实现综合经济实力的较大提升,青岛在“十一五”期间才不会被甩在后面,才能在环渤海地区占据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地位,才能当好山东的龙头,实现学赶苏州的夙愿。
从青岛在全国全省的经济地位和以往的经济发展看,青岛实现综合经济实力的较大提升,是科学可行的。从自身发展的支撑条件看,“十五”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基础大大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将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有一大批重大项目不断开工建设,将对经济发展发挥强有力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重点突破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杜世成最近在谈到加快经济发展时指出,能不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关键看能不能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问题。
必须下大力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为青岛已在实践中悟出了真谛:家电工业要保持目前地位,唯一出路就是要有自主创新能力。青岛已引进一大批“国字号”大型重化工业项目,要实现整个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唯一出路也要靠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青岛要在“十一五”时期大力发展电子、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轻工、纺织、现代服务业,更需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有着较好自主创新基础和优势的青岛,将在“十一五”时期实施自主研发创新战略,努力构筑以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政府推动、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环境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制度创新体系。
同时,我市还将通过对“五个重点”的攻关,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上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在加大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积聚等激励企业创新政策方面取得突破,使青岛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自主创新、知名品牌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重点突破三: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佳境
又快又好的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上。因此,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此前,青岛已经对并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整,使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由2000年的12.2:48.7:39.1,调整为今年三季度末的6.0:57.8:36.2。这个产业结构与“十五”前的2000年相比,已呈现出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产逐年上升、三产保持稳步增长的可喜走势,并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支撑青岛经济快速增长的格局。
但是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仍然让青岛看出一些问题。如现在的一产偏高,二产不强,三产过低。尤其是三产过低,已经直接影响了一产的转型和发展,以及二产水平的迅速提高。所以,我市在“十一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推动一产、二产的发展与升级,围绕推动城市功能的完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发展物流、信息服务、旅游以及金融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使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
青岛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的主力军,也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业基地,建立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大工业体系。
重点突破四: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大变样
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是事关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头戏,它将充分体现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纲领。
我市这方面的“十一五”蓝图是,积极培植内生性因素,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从“粗放式资源耗用、中低产业结构、外生性因素主导增长、行政单元自谋发展”,转变为“集约化资源利用、高度化产业结构、内生性因素主导增长、区域间协同发展”。
这幅蓝图的主题,就是让青岛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大变样。而在这个主题的周围,还有五个烘托蓝图的战略任务为其做坚强后盾———
后盾一:积极培植自主研发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源活力。后盾二:大力开发内需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后盾三: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后盾四:实施大企业和品牌培植工程,提高城市产业竞争能力。后盾五: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势能。
重点突破五: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既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总体目标,也是党中央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在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果再从目前我市经济发展的条件看,“十一五”期间坚持实施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我市受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承受力的制约正在日益加大。
为此,我市将在“十一五”期间,向着“力争2010年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奠定良好基础”的目标大步前进。
循着这一目标,我市将重点抓好工业的循环经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全社会的污染治理。并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从产业科学选择、资源替代与降耗、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实现废弃物再利用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下大力气解决好水资源利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业“三废”回收等问题。对于土地与矿产资源保护利用、发展新兴环保产业以及开发太阳能、海洋能和风能等事关能源开发利用的长远问题,也将加大研究力度,力争实现新突破。
循着这一目标,我市还将坚持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并重,形成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机制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