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绕来绕去,欧阳旭终究是一个文化人。
图为:热爱网球的欧阳旭曾经开过一个网球餐厅。
欧阳旭旗下的乡谣酒吧成了罗大佑的“窝儿”,被政府钦点为海淀图书城的改造者。
文化杂家
国林风叫响京城文化圈
作为北京最早的民营书店,直到2001年,国林风才开始赢利,当年实现营业额1300多万元,利润30万元。
国风广告凭借TCL 500元业务发家
欧阳旭1987年从湖北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求学四年,骨子里深深刻下了“文化”的烙印。他说对北大中文系记忆最深刻的是四书五经加风花雪月。
大学毕业后,欧阳旭一边打工,一边耐心地寻找着机会。他先是推销钥匙链,然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从事广告业务。
1993年,毕业两年的欧阳旭开始了创业历程。他筹借了十几万元,租了两间40多平方米的房子,开起了广告公司。公司名字“国风”一词源于《诗经》,意思是传播久远,影响深刻。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欧阳旭创业之初的境况非常艰难。他回忆说:“当时的感觉就是穷。为了生存,连户外的金字招牌也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4年,国风广告开始为TCL做彩电广告。
十一年前的TCL以生产电话为主,在彩电行业里并不是很有名。“我们和TCL的第一笔业务也是做铜牌,才500块钱。由于合作得比较愉快,又接下了北京市场推广业务,后来扩展到华北。到了1999年初,我们最终取得了TCL全国广告的代理权。”此后,随着TCL在彩电行业、空调行业、IT行业、手机行业的迅速崛起和规模扩大,国风广告也渐渐跻身京城主流广告公司的行列。
“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欧阳旭和TCL十一年的合作之路走得异常稳健。
国林风书店叫响京城文化圈
真正让欧阳旭在京城文化圈闻名的,还是国林风书店,这个书店位于昊海楼地下室,与万圣书园、风入松并称为“北京最早的三家民营书店”,书店的“大眼镜”LOGO和“智慧在此隐藏”的标语至今都为读书人所乐道。“我一直想有一个自己的书店,可以在里面看书,这样就开了国林风书店”,欧阳旭开店的动机是如此简单。
不过,图书行业的确不如广告好做。国林风刚开的头两年,租房、铺货等投入很大,加上员工工资和各种摊销,书店一直亏损。直到2001年,国林风才开始赢利,当年实现营业额1300多万元,利润30万元。
除了书店之外,他在1997年还创办了正源图书公司,策划出版过《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石康小说《支离破碎》、《晃晃悠悠》、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的另类丛书《格调》、几米的早期作品等一系列优秀图书。
就这样,欧阳旭的名字在文化圈内越来越响。
明年,国林风书店就要搬到一墙之隔的第三极商场,占地2万平方米。不到十年,欧阳旭的舞台,从1300平方米的地下室延伸到了整个图书城5公顷的土地上。
夜游西山大觉寺,执意创建明慧茶院
除了广告和图书外,欧阳旭还涉足其他行业,但就连开的两个餐厅,也和文化搭上了边。
1996年,欧阳旭和几个朋友在西山游玩迷了路,夜里一点敲开了大觉寺的山门。住在这个略显破败的千年古刹里,有千年玉兰、泉水相伴,欧阳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那晚,他萌生了在这里开个茶院的念头。
“你也太理想主义了,怎么可能有人这么大老远跑到西山就为了喝一口茶,这个投资我不同意”,合作伙伴的话并没有打消欧阳旭的念头。他预感,虽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这个好地方。
“把我那份钱拿出来做吧,开失败了算我的,开对了算大家的。”最终,欧阳旭投资500万元,建起了明慧茶院,破败的寺庙也得以修缮。
欧阳旭的单纯与执着获得了回报,在茶香的吸引下,大觉寺全年的门票收入,从当初的2万元上升到500万元。
旗下乡谣酒吧成了罗大佑的“窝儿”
也是1996年,欧阳旭建起了乡谣酒吧。当时的三里屯南街还不是酒吧街,欧阳旭本想在这里开个餐厅,但实在是喜欢酒吧的轻松氛围,最终还是选择了做酒吧。他说:“当时的投资仅为80多万,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乡谣酒吧从装修到服务都散发着浓郁的美国乡村音乐气息,特别是乐队对美国乡村音乐准确、传神的演绎,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人前来。
此后,乡谣成了罗大佑的“窝儿”。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罗大佑的歌迷,没想到因为乡谣酒吧,我们居然成为了很好的朋友。2002年,大佑的‘音乐工厂’在北京创立时,我们的国风广告就在孔庙为他搞了新闻发布会。”欧阳旭把罗大佑归列为他文化圈里的朋友。
初涉地产
“可能不会有下一个项目了”
欧阳旭对房地产没有兴趣,但希望能把第三极模式推广到全国,即打造文化商业的载体。
2002年3月18日上午10点,柳哲的手机响了,一个年轻人的声音从对方传来,“你好,我叫张效勇,也是北大毕业的,我刚从北大在线上看到你发表的关于北大边缘人的文章,想跟你交流一下,有时间吗?”
就这样,柳哲在北大的三角地见到了张效勇。张郊勇个子颇高,人看上去比较老成,但年纪却只有二十六七岁的光景。他自我介绍说:“我在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海淀图书城的文化业务,我们公司对非主流歌手、流浪诗人、画家所倡导的各色文化非常感兴趣。你们曹聚仁研究会举办活动,我们公司也可以给予赞助支持。”
这是中关村文化股份公司一名员工与北大边缘人的交流,而这个为了改造海淀图书城成立起来的公司,正是欧阳旭房地产事业的开端。
一个政府钦点的“地产人”
1992年,海淀镇商业区经过改造,形成了以图书销售为主要特色的文化商业区。2001年12月,为了升级旧有海淀图书城,国风集团与6家股东共同组建了“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9988万元,其中,国风集团持有32%股权,为第一大股东,掌控第三极的开发权及图书城的物业重建开发权。
这项改造工程总投资金额为16亿元,如此浩大的工程,为什么政府找到了欧阳旭—一个文化经营者?
“政府觉得我们能在一个地下室里把书店做得这么大,这足以证明我们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再加上国风集团旗下的各种产业支撑,所以就找到了我们。”
正是因为如此,欧阳旭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开发商,和地产圈里的人交往也少,很少参加地产活动、发表地产言论。
“过去,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是这里的消费者;后来,我开国林风书店的时候,我是这里的经营者;现在我成了这里的规划者。从文化领域参与到地产领域,我们应该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这种商业模式。”
希望第三极项目成为摆渡文化的桥梁
除了政府“钦点”有所不同之外,和自己旗下的所有产业一样,欧阳旭也把图书城改造当作了自己理想的落脚点。
“我在读书的时候,感觉周边好玩的地方太少。北京最有文化氛围的海淀,竟然没有文化广场,这是非常反常的事情。”
“海淀图书城改造又称为中关村广场建设。我曾经去过美国的哈佛广场,那里的小店非常有特色,书店、音像店、戏剧店、主题餐厅、个性服装店随处可见,还有街心花园和流浪艺人,走在那样的广场里面,你会感觉自己的脚步都会变得轻松。我当时就想把这个模式带到中国来。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在欧阳旭的蓝图中,中关村文化广场采用3+3+
3的建筑规划格局,包括第三极文化主题商场、华奥商厦休闲购物中心、海淀基督教堂;创业广场、人文风景线广场、教堂广场;图书一条街、咖啡画廊一条街、文化产品一条街。其中,第三极文化主题商场已于今年3月推出,而且销售势头良好。
“我发现,无论是光顾我的书店、酒吧、茶院的,还是喜欢我们出版的图书、喜欢西藏旅游的人,都是同一类消费群体,倾向于物质满足后的精神消费。我希望把这些人放在一个建筑里面消费、休闲,于是就有了第三极业态组合的构想。”欧阳旭这样解释第三极教育、图书、旅游、健体等几个大本营组合的原因。
“以零售消费的方式传播文化,大众最容易接受,而第三极就是这个摆渡文化的桥梁。”虽然行业不同,欧阳旭依然戒不掉那股“文化气”。
“我们手上并没有土地储备”
2004年,经过近3年的酝酿、反复修改和论证,海淀图书城改造方案形成了。2005年9月,海淀区政府下发了112号文件,正式批复了《中国海淀图书城特色商业街改造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明年10月完成改造。
谈到将来,欧阳旭说:“明年是关键的一年,第三极和改造后的中关村文化广场将入市接受市场的检验。”
对于从文化产业起家的欧阳旭来说,利润丰厚的房地产业并没有吸引他太多的目光,“我们毕竟不是开发商,对开发住宅没兴趣,手上也没有土地储备,很可能在北京不会有下一个项目了。但我们希望能把第三极模式推广到全国,即打造文化商业的载体。”
他坦言,中关村文化股份现在做地产,但不可能永远做地产,创意产业才是这个公司的发展之路,并且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运作上市。
“我们目前正在万寿寺筹划建一个书院,预计明年推出一套研究创意产业的书籍。”绕来绕去,欧阳旭终究是一个文化人。
笔者手记
这两天,欧阳旭正忙着筹备参加“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笔者只能在一个网球场里和他展开了这场访问。
搜索“欧阳旭”,一共出现6810篇相关网页,随之出现的职务前缀更是让你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同一个人:国林风书店、乡谣酒吧、大觉寺明慧茶院的老板、北京正源图书公司董事长、国风集团董事长、西藏圣地股份(600749)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对此,欧阳旭有自己的解释,“我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商人,不过,我更喜欢做一个自然人。”欧阳旭对笔者耸了耸肩。其实,综观他那一系列看似庞杂的产业,都贯穿了一个理念——文化。
责任编辑 刘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