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岛这座已然用“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大框架搭就轮廓的城市而言,科学运筹,使城市形态、城市功能有机配置,进而实现对这一框架的有力支撑,就成为“十一五”期间城市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十一五”期间,围绕城市大框架的构筑,青岛将从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各组团的合理规划建设,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布局的调整等多个层面全力推进。
三类区域匡定发展保护边界
“十一五”时期,青岛将把发展区域分为优化整合、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等三大类。通过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使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内在分工联系和城乡发展基础条件相适应,城市发展与城镇布局、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相协调,引导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所谓优化整合区域,指建设密度和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的区市建成区和产业项目基本饱和的工业园区。这类区域经济、人口密集度高,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部分,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实施更高更严的土地、水、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标准,运用现代经济技术,优化经济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推进城市现代化管理,提高集约化程度,增强承载人口的能力。
重点开发区域,指发展潜力较大、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开发强度较低、依法批准的五市三区新增规划建设区和红岛、田横、鳌山、琅琊组团规划建设区,以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带、区。这类区域要增加建设用地、鼓励人口集中、加快产业集聚和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限制开发区域,指主体功能开发限定在特定范围内的地区,分一类限制开发区域和二类限制开发区域。
一类限制开发区域,指农业用地,包括基本农田、经济林地、养殖水域、其他农用地。这类区域要根据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突出优势和特色,集中发展商品粮、油料、蔬菜、果品、水产和畜牧等基地,形成高效特色创汇型农业集聚区;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规模,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
二类限制开发区域,指自然功能不宜改变、资源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差、生态状况相对脆弱、不适宜大规模集聚产业和人口的特定区域,主要包括山区、生态林地、水源地、湿地、滨海岸线、沙滩、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这类区域可适度开发旅游功能,但必须从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作充分的科学论证,严格限制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严禁各类违法建设。
"组团发展"分四大层级全面展开
"十五"期间,滨海大道、跨海大桥相继开工建设,"十一五"面临的问题就是围绕"一线展开",迅速启动"组团发展"。按照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发展有序、辐射延伸等原则,青岛科学规划,将组团发展分为四大层级全面展开。
中心城区是第一层级,要优化发展。市南、市北、崂山区提升和强化商务中心、旅游观光、居住度假、购物餐饮、研发创新、创意咨询、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体育赛事等功能,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高级人才集中、资源要素利用最集约的功能区;
四方、李沧区逐步淘汰低端加工业,发展都市工业、研发设计、商贸流通、职业培训等服务业;黄岛和城阳区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发展海港、空港物流、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完善文化体育、科研教育、旅游度假、公共服务等功能;
次中心城区为第二层级。要按照整体联动、功能完善、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成为所在行政区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公共服务、人员集聚和流动的中心。
滨海组团新城区为第三层级,要有序开发。组团新城区是构造新的产业体系、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合理引导人口集中和城镇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区。鳌山、仰口、琅琊、红岛、田横等组团新城区按照高水平规划、基础设施先行、大项目带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序开发、加快推进,突出保护好岸线沙滩、礁石等旅游资源。
中心镇为第四层级,要积极培育。中心镇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滨海组团新城区、一般乡镇的重要节点。要按照统一规划、产业带动、配套建设的原则重点培育,引导非农产业和周边人口向中心镇集聚,使中心镇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产业布局调整构筑经济重镇
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同时,"十一五"期间,结合青岛的地域特征、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战略,坚持"布局引导、重点带动"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也将是题中之意。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集中度强的产业带、产业区,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有关专家认为,青岛经济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沿主要交通走廊布局的态势,沿烟青、济青、青银等主要公路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一定规模的工业带。因而,在"十一五"期间,通过交通导向,吸引符合青岛整体工业发展导向的工业企业,沿这些主要交通走廊布局,将是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可以想见,在"十一五"期间会有多条工业带在这些交通走廊进一步隆起。
作为一个滨海城市,青岛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滨海"和"拥湾"也成为这座城市经济布局调整的重要战略取向。"十五"期间,挺进西海岸战略的成功实施,以及近年来对包括盐田在内的环湾地区的产业布局的规划、调研,都已经表明了这一发展思路。有专家表示,环胶州湾地区应该会是青岛"十一五"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一个环湾的工业带将初具规模。像西海岸,依托港口和大炼油、大造船等优势,无疑将以强悍的重化工业基地、物流基地的姿态在"十一五"崛起。同时,青岛三大特色经济之一的旅游经济,无疑也立足于对滨海资源的有效整合。另外,青岛一直致力于发展的海洋产业,也应该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布局的调整,以实现海岸带、岛屿、海域等多层次布局海洋产业,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开发海洋资源。
还有专家指出,在这一布局的调整过程中,青岛传统的产业聚集区,特别是城市的核心区,也将面临进一步提升层次、改善质量的问题,因为在"十一五"期间,全面铺陈开去的大青岛,对这些区域的辐射、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提升势能"它们别无选择。同时,包括市南、市北、崂山、四方、李沧这些传统的核心区,"十一五"的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进城区核心功能的进一步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