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政务公开趟进“深水区” “请您为‘十一五’规划出主意。”近几天,江苏省镇江市政府网站的点击率呈直线上升,原因是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的形式让市民为未来五年发展支招的活动,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
像规划这样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而看似离公众很远的政务活动
,能够及时与市民形成互动,这在以前是很难想像的,但现在却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共识。据了解,江苏省13个省辖市日前都不约而同地推出“网上问计”活动,有的是把政府办实事工程搬到网上请市民评议,有的是就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市民“求教”,有的是把城市发展定位交给公众讨论。 政务公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又一个新亮点。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浦东区,在建设“有限”政府上走得更远。浦东区政府把所有事权分解成250多项,张榜公布,公众一目了然。另外,把“群众跑机关”改成了“机关下社区”,能够下放给社区或能够到社区办的公共事务,全部安排在社区中心,既方便了群众办事,还保证了群众能办成事。
当政务公开的视角对准公共权力时,公开彰显了监督的价值。在江苏省,政务公开首先从权力部门开始。过去,人事工作被披上神秘外衣,可现在却成为“阳光作业”。江苏省人事厅依托“江苏人事”网站,及时发布人事方面的政策法规、动态信息,特别突出了招考公务员、人员调动、接收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环节的信息公开。他们还在网上开设厅长信箱、在线解答、“一单式服务”、办事结果查询、网上投诉等互动栏目,为群众获取人事人才信息提供快捷通道。
在南京,放低姿态的权力部门,不仅有人事部门,还有税务、交通、环保、劳动等部门。一个突出的变化是,行政许可的信息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置于公共知情的环境中,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不再是遮遮掩掩而是透明为先,行政许可行为不再是“无拘无束”而是受到了监督和制约。具有方向标意义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在南京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2005年的评议活动特别增设了公众对部门信息公开情况的评价。
政府“透明工程”从“热点部门”开始。上海市把15个公众关注程度高、公益性强、权力大的政府部门推向“透明工程”的前台,要求这15个重点部门开列一批信息公开的“亮点”。上海率先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要求,政务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加速了政务一体化的进程。苏浙沪两省一市的交通、人事、规划、环保、质量等部门,建立了长三角共享信息平台,正在逐步解决因行政壁垒带来的标准不一、资源流动不畅等问题,使公众所享受的政务服务半径得到了扩大。
从领导者、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从“群众围绕机关跑”向“机关围绕群众转”转变,从闭门作业、少数人决策向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转变———政务公开,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前,长三角各市、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或政务大厅,不少地方在乡镇(街道)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构建起上下贯通的行政服务平台。
有关专家认为,推行政务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像江苏、上海等地,虽然政务公开逐步进入“深水区”,但囿于主观认知水平的差异,政务公开的“问责”机制尚没有普遍建立起来,政务公开还远没有达到建立透明政府的要求,政务公开还没有完全与政府职能转变“同频共振”。
不过,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为追求的长三角地区,已给政务公开提出了新目标: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使权力的授予过程、行使过程和运行结果尽可能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把干部的用权行为置于群众的严密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