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艺术类院校的女生,总会招来一片唏嘘声,这种唏嘘绝对没有溢美之词,而更多的是一种嗤之以鼻。傍大款、做二奶、当三陪等有伤风化的罪名全部落在了这些漂亮、时尚、青春的女孩身上,一时间,艺术学院的女生可谓臭名昭著。到底是谁搞臭了这些艺术学院的女生?
外界对艺术类院校女生印象的杂音
A、没有好女孩。
B、二奶多、三陪多。
C、没处女。
D、乱,对待性方面。
E、太疯、太野,很随便、没有淑女。
F、着装很另类、思想很前卫、情感很泛滥。
G、不纯洁、功利、世俗。
H、文化修养浅、就是花瓶。
I、很轻浮。
J、为了钱可以出卖一切。
K、除了漂亮,一无是处。
L、没内涵,灵魂苍白。
M、追求享乐。
N、放纵,身体、灵魂。
我能想到最委屈的事
怀着对调查的种种恶俗结果的质疑,记者走进了长春市惟一一所被公认的、很纯粹的艺术类院校——吉林艺术学院。当记者被一群快乐、时尚、开朗、漂亮的女孩围住时,原来的那种质疑似乎全被打消了:她们简直就是天使。同行的一位记者面对眼前这些素面朝天、清汤挂面的女孩,不禁脱口而出一句话:“不像艺术学院的!”话题也就此打开。
快言快语的颜慧第一个接过话题:“有歧视,你说艺术学院的女生应该啥样?浓妆艳抹?性感暴露?”颜慧是一个典型的小龄大学生,19岁的她现在已经是吉林艺术学院编导专业大四的学生了。颜慧说这种质疑声她已经听过若干次了,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但是每次听见,她仍是很敏感,还有些许的委屈。颜彗说有很多次,她和同学、亲朋好友等出去玩,提及到学业,得知她是艺术学院的学生时,那些人都会一脸惊讶地说:“艺术学院还有这么好的女孩?”颜慧说她意识里,从来没认为这是一种表扬。在很多人的眼里,艺术学院是一个很滥的地方,吉林艺术学院甚至被冠以“二奶学校”的名称,这里的女孩子总被人们在妖魔化:傍大款、当二奶、从事色情服务……颜慧说她受到的最大的“打击”是她的一个同学,周末回家时总是著名的演艺界的父亲开着“大奔”来接送,不久,就有旁人关于这位同学被大款“包”了的传言。而一些参加公益演出时的车接车送,也因此扩大了传说中的“二奶”及“大款”人群的范围。
对于这种传言的危害,该校戏剧学院播音专业大三学生、漂亮的祁梦蕊更是早早就领教过了。三年前,当她准备报考艺术学院时,就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那里不会培养出什么好孩子。”祁梦蕊说她虽然顶住了父母的压力、并以绝对的高分考取了她所向往的学校与专业,但她一直背负着一种负担,那就是:随时检点自己,害怕让别人有任何的误解,特别害怕这种误解让父母也有压力。毕竟,“漂亮的女孩子也不容易啊!”这种负面的伤害还远远不止于这些,声乐专业研究生林露(化名)说这种“臭名远扬”已经很实际的影响到了未来的生活。林露和男朋友是属于青梅竹马的恋人,男朋友很了解也很相信她,但男友的父母对此十分排斥,并公然宣称:决不允许这样的媳妇进家门。除了这些,在该校团委工作的大四学生、舞蹈学院的李晓程介绍说,她的学姐在就业时也都因此遇到歧视,因为,很多人都世俗的认为:美女无大脑,花瓶而已!
更有好事者曾经在网上爆炒过“高校处女排行榜”事件。该榜对北京各大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的处女率进行了排行,排行最高的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处女率是50.365%,最低的是北京某艺术院校,处女率为0%,排在中间的是一些理工类学校和民办学校。
张春林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专业大四级的一个有些腼腆的男生,当记者把“艺术学院女生名称臭”这个题抛给他以求解答时,他说:“这个罪名最重的是表演校区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她们漂亮,漂亮在世俗的眼里总会与无知、轻浮、张扬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况且,社会上的‘文艺青年’总是在制造着一系列的绯闻,这多少让艺术及艺术界变得有些暧昧和污秽起来,人们也会很自然的把这些与那些漂亮而又总是很时尚的艺术类院校的女孩子联系在一起。”包括在本校,男生中就流传着这样的谣言:“艺术学院女生没处女。”更流传着艺术学院女生有过这样的誓言:“不让一个处男走出学校。”甚至是:“不让一个处男上大二。”
舞蹈专业的周方圆说,她刚上大学那会儿,长春校园里就流传着这样的一段顺口溜:“吉大的牌子,师大的园子,体院的汉子,吉艺的妹子”。艺术学院的女生漂亮在省内高校中已经是被公认的。对于上述的种种传言,她说她们并不否认艺术类院校有个别那样的学生,但那也只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已,绝不能用道德去做评判。最重要的是,这种现象决不是艺术类院校的“专利”,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世俗更愿意以此嫁祸给美女云集的艺术类院校女生身上。“漂亮本身真的无罪呀。”
更可笑的是,在这种罪名下,很多真正的艺术学院的女生外出时不愿说出自己的学校,而社会上却有一大批人借此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很多活跃在酒吧、夜总会、迪厅等娱乐场所的女孩习惯以艺术学院女大学生的名字提高身价,而她们中一些人的“过位”表演也给那些无辜的真正女大学生们因此冠上了种种恶名。音乐学院的付晓雪略带气愤地说:“真正的臭名90%以上是被她们搞臭的。”
李晓程说除了这些,很多人习惯以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张扬、大胆、暴露、风光等追加到现实生活中,把舞台等同于生活。她说,她们只是通过艺术手段去挖掘生活、演绎生活、揭露生活、甚至是批判生活,现实生活中,她们和其他普通女孩一样,为学业在打拼,而她们为了这个学业的付出绝不比其它院校学生少,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们更多的是看到舞台上风光无限、张扬大胆的她们,而很少想到台下她们的汗水和泪水。颜慧说,人们头脑中总会存在一种很世俗的偏见:好学校,人们习惯以好的设想去评价那里的学生,并更多的关注好的方面;而不好的学校,人们习惯以坏的推理去评价那里的学生,并更愿意关注它的负面消息。这就造成了世俗的评价风格:越好的越好,越坏的越坏。比如:吉林艺术学院对面是师大附小,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开着名车接送孩子,可大众却偏偏认为那是大款来接美女的。又比如:某某学院某学生坐台被警方传唤,传来传去,也变成了艺术学院的女生。这样以讹传讹,公主也就变成了狐狸精。
专家点评
残忍的社会“毁玉”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田毅鹏认为,人们之所以对艺术学院的女生存有偏见,原因比较复杂。有来自传统的远因,也有现实的近因。众所周知,在儒家文化中,女性的理想形象设计是封闭、内向、保守的,无论是“闺秀型”的还是“织女型”的,都是男人的附属品。作为这种文化积淀的产物,旧时称艺人为下九流,而女性艺人则更是等而下之,需要承载职业偏见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而就近因而言,媒体通过一些个案炒作对艺校女生的妖魔化处理,则起了很坏的作用。其实造成伤害的决不只是那些艺术类院校的女生,还包括所有的女大学生。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很多媒体动不动就爱拿女大学生说事,并以此获得关注、吸引眼球,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女大学生都成了社会风气败坏的因子,成了无知、物质、铜臭、乱爱的代名词,再也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了。而不幸的艺术类院校的女生们更是被当成了炮头。
重新回顾上面列出的民众习惯关注的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所谓严重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所有这些“罪”,其实都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然而,落在女大学生身上、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女生身上,却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一夜情、卖淫、当二奶、堕落,这些社会转型期的典型问题也都可以在女大学生群体以外找到落脚点,但是,为什么社会却只关注女大学生,只问女大学生怎么了?
自从大学扩招及民办大学大量出现以来,大学生的普遍化自然会使社会问题在校园内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因为这个群体更加社会化了。然而,在一定时期内,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带着特殊光圈的大学生仍然是知识、善良的代名词,印象中的他们依旧生活在象牙塔内,不食人间烟火。这种认识的差异给予某些媒体以推波助澜,借机炒作的空间,因为,从吸引注意力及制造冲击力来说,“禽兽”永远没有“斯文禽兽”来得猛烈,“玉碎”永远比“瓦破”更令人惋惜。
抛却这种荒诞的媒体谄媚,本刊认为更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这些孩子。对她们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口诛笔伐也好,群而攻之也好,只是别再以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名义举起舆论的“刀子”了。拜托了!而艺术学院的女生对此更应淡然处之,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化解国人的印象。(本刊记者/徐小莉)
责任编辑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