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怀品的妻子带着孩子躲避着记者的镜头 |
&nbs
p;
昨天,本报3版以《热线里讲起乞讨儿童,她哭了》为题,报道了市民冯女士向早报热线82888000反映不少乞讨者背着婴幼儿在寒风中乞讨的情况,并怀疑这些乞讨者并不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冯女士的担心是多余的吗?从前天深夜到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追踪调查后发现疑点重重。“根据地”设在美食街
“这些背着孩子乞讨的外地人把云霄路和闽江路上作为‘根据地’,并划分了固定区域,他们几乎天天都来到这里拦截过路行人和吃饭的顾客索要钱财。”前天晚上10时,记者在云霄路上采访时,一名酒店的服务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些人每天中午前后在饭店外聚集,一直要忙活到深夜。
前天晚上,从10时30分开始记者一路跟踪,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四五名乞讨者带着孩子在云霄路与闽江路路口汇合,走到附近的11路公交车站点乘上公交车,在山东路图书馆车站下车后,沿着延吉路向东走,最后拐进了位于延吉路装饰材料市场旁的一片拆迁区的平房里。
乞讨来的钱全上交
昨天上午,当记者再次来到这片平房时,没有找到背着孩子乞讨的外地人。“他们平时起得都很早,现在已经带着孩子外出要钱去了。”一名开办“话吧”的老板说,她经常与这些外地人打交道,知道他们来自安徽蚌埠,这些人经常在她的“话吧”里给家里人打电话,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就是寄往家里的钱收到了没有。
昨天中午,记者再次返回到云霄路与闽江路,果然又发现了这些乞讨者和孩子们的身影。
当记者交给这些妇女一些钱后,她们招招手,这时马路对面跑过来一名中年男子,将钱接了过去。“他是我们当家的。”带着孩子的妇女说,见记者前来,中年人非常警觉地盯着记者看了一会,当他得知记者给了孩子钱后,他渐渐消除了戒备心理,“这些人都是我从老家带来的。”这名中年男子指着四五名带着孩子的妇女对记者说,他们来到城市里乞讨,只不过是想给孩子讨点吃的,此外还想再凑点路费回到家去。
“当家人”称生活无着
与记者的交谈中,这位“当家的”说他的名字叫黄怀品,家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辛集镇双河村。他说,“这些年来,我们老家,先是闹旱灾,去年又遭遇了特大水灾,地里的水没过了膝盖,种的庄稼全毁了,我跟老婆和1岁大的儿子实在没有吃的了,于是就带上这些妇女来到了青岛沿着马路乞讨,打算给孩子们要点吃的东西……”黄怀品说到这里,眼里流泪了。
“青岛人真不错,他们见我们这些人可怜,有人出钱给我们,让给孩子买点吃的、穿的,有的将饭店里吃剩下的菜打包送给我们,一天下来,每家都能有10多元钱的收入,除去租住房子的房费,剩下的钱也不少,这已经比乡下强多了。”黄怀品说,眼见就要过年了,他们准备攒点路费回家。
“你们为什么不到救助站去寻求帮助?”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黄怀品直截了当地说:在救助站虽然有吃喝,但却赚不到钱……
连线调查
村支书戳穿谎言
昨天下午,记者拨打了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辛集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朱允兵的电话进行核实。
记者:你们村有黄怀品这个人,他有个刚1岁的儿子吗?
朱允兵:有,大约是50岁左右的年纪,但他没有1岁左右的儿子,只有一个30多岁的儿子。
记者:你们村里遭受水灾了?
朱允兵:去年的确遭了水灾,但上级部门已经拨下来救济款和粮,村民们过冬不成问题。
记者:为什么会有许多村民带着孩子到大城市乞讨?
朱允兵:我怀疑是一些村民带着孩子,或是借用别人的孩子,利用农闲到城市要饭“赚外快”。(记者 徐勇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