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被医药行业称为“联盟年”,全国掀起了一轮医药商业战略结盟浪潮:京津沪穗渝五大医药公司进行战略结盟,华北制药和太极集团进行工商结盟,贵州一树、湖南民生堂等9家中小医药商业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药店管理有限公司……
记者最近在广东、重庆、北京、上海等地采访
了解到,为应对外资医药零售业进入及适应自身结构调整的压力,我国医药商业正在兴起新一轮的商商、工商结盟浪潮。业内人士认为医药商业战略联盟下一步发展可能走向企业并购,但目前发展前景极不明朗,也有专家认为这种联盟实质上是变相的垄断。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一新兴市场行为的关注和引导。
城里药店多过“米店” 外资“抢滩”国内零售市场
记者在粤、渝、京、沪等地调查发现,国内的医药零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城市里药店多过“米店”,药品零售行业的利润微薄。尤其在医药分销市场对外资开放后,医药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
据中国医药管理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介绍,目前,全国有1600多家零售连锁企业、22万家药店,主要集中在城市,呈现出多、小、散、乱特征。医药产业是一个高科技、高投入、国际化的重要产业。到目前为止,世界医药前10位的企业已占据了全世界医药市场销售额的50%,利润的60%。
于明德说,城市里药店多过“米店”,药品零售行业的利润很微薄。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平均流通费用是总销售额的8%左右,而美国不到2%;药品零售企业利润仅为0.7%,而美国是1.5%。
按照加入世贸的承诺,从2004年底起,中国医药分销市场开始全面对外资开放。跨国制药企业看好中国巨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在美国名列零售业前茅的Dragstore、地平线等企业频繁到国内来寻找合作伙伴和地点,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将有计划地把在美国本土成熟的店内药房模式“克隆”到中国。
药企“跑马圈地” 医药商业掀起结盟浪潮
于明德说,在医药零售业开放后,我国分散、弱小的医药流通企业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企业间只有互相联合、兼并,做强做大。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策划部部长肖荣明介绍,医药商业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门槛,外地企业和产品进入很难,一般进入费普通药需要几千到几万元,新药几万到几十万元,并且办理的手续也特别多,药品铺到终端又需要一笔不匪的费用。从合作方式来讲,搞价格联盟不现实,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盟也难,只有商业联盟可行。
随后全国掀起了一轮医药商业战略结盟浪潮,2005年更被医药行业称为“联盟年”。据太极集团副总经理王志光介绍,太极、广药、上药三家企业通过战略结盟获得了较大收获,主要体现在开拓对方市场,如太极产品在广州、上海市场每年以两位数增长,达到1亿多元;广药药品进入重庆市场的比例也在上升,去年成交额就有8千多万元。
此外,药店和超市也图通过“联姻”的方式实现共赢。2003年初,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门头沟区善和医药公司以联合经营的方式,挂牌成立了北京物美善和医药有限公司。这是北京首个药品经营企业与一般商业超市联姻的案例。
联盟还是垄断 专家呼吁政府适时引导
随着医药商业战略结盟的发展,一些问题开始暴露。2001年由三家医药公司发起成立的“医药联盟”,在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后,发现联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专家认为,国内部分企业还缺乏完整的战略思考,有的企业在并购时目标不明确,单纯地想抢资源,却没有考虑到抢资源也要付出成本。
上海医药集团一位高层人士说,联盟只是一种纯商业手段,属于技术层面的合作而已,随意性比较大,容易受到许多意外事件的影响。其他商业联盟同样面临进入终端难、宣传推广不同步等困难,急需创新合作模式。
也有业内人士质疑,联盟的实质是否变相的垄断。民营企业九州通有关负责人认为,各地国有医药企业结盟有排挤民营企业之嫌。
于明德认为,目前联盟只是小规模少品种的商业性合作,真正要促进联盟,必须要有资产置换,这就会涉及购并问题。企业一般都是由竞争走向竞合,通过联盟过渡期后,最终走向购并。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单个企业规模较小,总量仅相当于两个跨国公司,中国需要规模的医药经济。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伟等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大规模进入医药零售业,可能在产业安全、战略储备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被国外控制销售通道,新药会否延缓进入中国市场,是否阻碍中国仿制药进步等均是未知数。我国应当培育一批大型医药商业巨头,借助目前医药商业联盟发展的契机,通过引导扶持,促进商业从结盟向并购发展:
一是解决产权问题。真正要促进联盟向并购转化,必须要有资产置换。但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仍是国有企业为主,如果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置换会因为负责人变化而发生障碍。二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国有控投企业互相参股,地方政府兴趣不大,并且国有企业都愿意当老大。对于资产的流向,各地方政府的态度不一,导致不确定性大。三是需要专业组织来推动。目前缺乏行业协会的协调或是组织,联盟也就缺乏领头羊,只是凭关系来促进,不够专业,运作不规范,随意性大。四是国家进行统筹考虑。并购需要政府协调最终要通过部门来审批,促进产业布局也需要政府来推进。(记者:朱彬
黄玫)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