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 水土保持工程初显成效 本报讯 胶南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理清思路,调整重点,拓宽领域,不断探索水土保持新路子,水土保持工程初显成效。 胶南市属低山丘陵区,山丘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5%以上,是青岛市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
近年来,随着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的确立,水土保持日益受到重视。水土保持工程成为改善水环境的主体工程。胶南市将水土保持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他们把水资源保护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第一要务,把水库河道上游作为治理重点,围绕水库河道的汇水面积和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近年来该市共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4.5万亩,改造坡耕地2.8万亩,建谷坊、大口井、拦水坝等小型水保工程372项,封育管护面积达7万亩。他们对坡度20°以上山区进行封禁治理,变生产区为保护区,在充分利用自然力量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工防治。二是对5°-20°之间人为活动最频繁、最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工程、生物与农耕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该市发展与水土保持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同时在河道两岸及水库周边搞好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建设,充分利用植被保护和改善水质,通过治理实现改善水质、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目标。 水土保持工程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民心工程。胶南市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80%以上,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林果基地,为治理区农民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治理区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如风河上游宝山尚庄流域5000亩经济林建设,为治理区农民带来了年人均增收600元的显著效益,使治理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水环境明显改善。海青甜水河上游的缀骨山流域通过治理,发展了以“茶叶”为龙头的特色产业,使治理区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水土保持工程成为胶南市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工程,水土保持面向农村,并向城市延深,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村镇美化、城郊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和改善村镇人居环境紧密结合。该市投资3亿元彻底治理了城区风河、小辛河、豆金河和大卢河流域,投资1.4亿元建成了邓陶生态水库并对该流域进行了高标准综合治理,投资3000万元对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珠山、铁橛山和灵山岛流域进行了封禁治理,同时保护城市湿地2500亩,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绿肾”效能。这些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水清、天蓝、地绿、景美、城靓”的目标,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改变了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王永久宋学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