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辐射全球的民族品牌 2004年年底,海尔的营业额达1016亿元,跨越了2003年世界500强的入围线108亿美元,这不仅是海尔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
这五年,海尔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
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海尔生产的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占到国内市场的30%左右;在国外市场,海尔的触角已伸至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海外工厂全线运营。 2001年底,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跃升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2003年,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黄金地段点亮,当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800亿元;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达到1016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自主品牌,海尔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2005年,海尔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唯一的白色家电赞助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又当选“全球最受尊敬商业领袖”,成为惟一一位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点评:“这是一个随时就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这里诞生的品牌,已经影响了中国,正在影响世界……”———这是“2004CCTV中国最具活力城市”的青岛颁奖词,而海尔则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在青岛诞生且正在影响着世界的品牌。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一个典范,作为中国企业市场化、国际化征程中的旗帜性代表,海尔与青岛发展相互辉映,相辅相成,青岛孕育出了海尔,而海尔这样一个世界级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兴盛,又为青岛这座“中国名牌之都”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一个有关民族复兴与国家振兴的主题下,“海尔”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一种回响。伴随着海尔每攀登上一个新的巅峰,这种回响就会增添更沉甸甸的分量。
青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省委、省政府早在2003年初、2004年初就相继提出,要充分发挥青岛龙头作用、促进半岛城市群的崛起,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2004年年底又提出“五个突出”的工作要求,其中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列在第一位。2005年5月30日至31日,省委、省政府在青岛隆重召开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工作会议,要求青岛抓住新机遇,站在高起点,瞄准大目标,实现新跨越,各方面走在前面,在全省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会议精神,今后青岛要在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延伸省内的产业链条以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四方面发力。会议决定,今后将充分发挥青岛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高层次高水平推动青岛与各地的融合互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青岛要承担起龙头带动的重要责任,各地要加强与青岛的融合互动。
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青岛要适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推进规划统一、产业协作、设施配套、市场一体、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等六个方面的统筹互动。
点评:青岛目前已经成为全省开放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而且在人才和技术、对外开放、大项目建设等三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同时在制造业、港口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还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加快青岛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全省人民对青岛的殷切期望,意义重大。对于青岛来说,这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将成为青岛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打造世界级炼油化工基地
2005年6月23日,青岛大炼油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开发区举行,这标志着21世纪我国第一个千万吨级炼油项目———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大炼油项目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跨“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中国石化战略项目,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山东国投公司、青岛国信公司三方共同出资,并拟与沙特阿美公司合资合作的对外合作大项目。
该工程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炼化一体的世界级大型炼油化工生产基地,按照21世纪高水平炼化企业概念进行设计,具有规模经济、技术先进和环保领先的鲜明特征,一期工程综合配套原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年,拟建常减压、催化裂化、连续重整等10余套主要生产装置,可年产成品油760万吨,化工轻油100万吨,轻油收率超过80%,产品质量全部达到欧洲Ш类标准,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21世纪国内外先进水平,实现年销售收入300多亿元。该工程2005年主要开展地下工程施工,2006年进行设备和工艺管线安装,预计2007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点评:青岛大炼油工程是大幅度提升青岛及周边地区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大工程。大炼油项目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能源战略,进一步提升中国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大型炼油项目为龙头的石化基地建设,不仅将使西海岸成为青岛市和山东省一个新兴的大型石化基地,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将大大优化青岛原有化工行业的资源产业链,为原有的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潜力的发挥创造基础条件。
一桥飞架连起三岛
2005年6月30日,青岛的历史迈过一座新的里程碑———连接青岛、黄岛、红岛“三极”的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工程正式开工,全市人民多年的企盼与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的“青岛至兰州高速”青岛段的起点,也是山东“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主框架中南济青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全长35.4公里,总投资99.38亿元。项目东起青岛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青岛侧陆上段桥梁5.85公里,红石崖侧陆上段桥梁及道路共0.9公里,红岛连接线长1.9公里。
目前,青岛海湾大桥一期工程———主要辅助设施栈桥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底栈桥施工将结束,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明年将全面启动,预计2008年奥帆赛举办前,海湾大桥将实现全线贯通。
点评:青岛海湾大桥是胶州湾东西岸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交通支撑。
青岛海湾大桥建成后,将极大完善青岛跨海交通网络,进一步缓解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还将有效发挥港口经济效益,促进青岛港大发展,使新老港区的调度联系、优势互补更为直接和便捷。
此外,大桥还将推动我市第二产业的西移,有利于加快西部新区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促进青岛大城市战略的实施。大桥建成后,还将有利于释放东部旅游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对于更好地发挥青岛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举全市之力拿下的城市名片
2005年10月26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市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至此,我市历经10余年努力,终于喜结硕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要有七个方面内容(即六大环境和一项活动):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将办实事、求实效、让市民切实得实惠为创城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将创建文明城市与实施“人文奥运”工程紧密结合,以加快生态建设为突破点,营造和谐的城市环境,以抓好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学习型城市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文明程度。
此外,我市在全社会积极开展“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精神践行活动,培育出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市民的文明素养大为提升,无偿献血、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行动层出不穷。2004年以来,我市还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单位学海尔、个人学许振超;个人创一流业绩、企业创一流品牌、社会创一流环境”的“双学三创”活动,进一步宣传了许振超、曾呈奎等一批先进典型,树立了青岛在全国的形象,提升了城市核心竞争力,为跻身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近期,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调研,以期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点评: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通过历时十余年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高效廉洁的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生态型的城市环境、人才型的居民素质、学习型的城市风气、创新型的城市文化在我市初步形成,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的建设得到进一步推动,大大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向心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进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标志着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实现了新的跨越和新的发展,对于提升青岛的城市形象和对外影响,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青岛的城市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青岛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破题”
2005年11月22日,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开工仪式在位于海西湾的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造船码头举行。作为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主体工程,大造船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并进入实质性阶段,同时也正式揭开了青岛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的序幕。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制造业基地,海西湾是常年不冻不淤的深水良港,是建设大型造修船基地的理想区域。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是中船重工集团与青岛友好合作的结晶。
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总投资74亿元,规划占地570万平方米,岸线12公里,码头9公里,分为造船区、修船区、海洋工程装备及钢结构区,基地近期形成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远期形成468万载重吨,年修船能力212艘,海洋工程建造能力4座。大造船项目建设周期计划为3年,2008年将全面投入运营。
点评:按照规划,今后中国将形成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船舶制造基地,其中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将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企业之一。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建设是加强我国船舶工业布局调整、增强船舶工业基础能力的重要举措。该基地建成后,将使我国船舶工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将为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对青岛和山东的经济发展必将起到重大作用。大造船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青岛船舶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提升渤海、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青岛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伴随着大造船项目的建设,海西湾将成为国际一流、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