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8日晴
像院所不再是院所,是企业又带着浓郁的科研单位色彩,改制后的海洋化工研究院这一“特殊”身份令人好奇。
10年前,海化院还是原化工部直属研究单位;6年前,它和国内其他241家应用开发类院所一起,被推向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短短几年间,无论资产规模、
创新能力、运行机制还是职工收入、综合效益,发生的变化完全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金湖路4号,记者对海化院的“麻雀式解剖”,正是从这里开始。今天是采访的第一天,所见所闻让人备感新奇,基本上可以用4句话概括———“专利产品门口卖,一个科室五块牌,私家汽车排成排,产业基地建在外。”
这第一怪就是“专利产品门口卖”。
8点多钟,我从传达室登记出来,一眼就看到门口一溜儿摆着十几桶涂料,一位身着蓝色工装的小伙子守在一旁。
“这产品是哪儿的?”我上前问道。“我们院的。”“为什么要放在这儿?”
“有客户要,一会儿他们开车过来拉。”
“每天都有客户来吗?”
“差不多,人家要我们就得赶紧提供,客户就是上帝嘛。”
一头花白头发的海化院副院长阎永江告诉记者,要说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海化院觉悟最早。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许多人就试着将新产品拿到外面卖,或者直接将技术转让给乡镇企业。后来,搞了技术经济承包制,大家的成果转化积极性更高,直到现在,仍有一部分成果采取这种推广方式。这就是海化院成果转化快、见效快的原因所在。
第二怪,“一个科室五块牌”。
崔利娟是海化院办公室主任,她的名片非常引人注意。
“怎么,您一个人要干5个人的活?”
崔利娟说:“改制后,企业对管理层实施精简,我们科室陆续挂上了党办、院办、质量处、认证办等五块牌子,而人员加司机总共才4位,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
"其他科室也这样吗?"
"不一定。像研发中心、经营处、科研处,人员反而比过去多了。"
第三怪,叫作"私家汽车排成排"。
在岛城众多改制院所中,海化院之富是出了名的,人均私车拥有量名列前茅。下午准备离开时,记者特意到院子里转了一圈。呵,百闻不如一见,什么伊兰特、飞度、桑塔纳3000、悦达起亚、尼桑阳光,奥迪、君威、雅阁也不鲜见。海化院司机小王介绍,全院近200人,"有车族"占了三分之一。有的把院里分的房卖了,纷纷到东部买上复式房,有的甚至住进了小别墅。
第四怪,"产业基地建在外"。
在青岛,高校院所搞产业的不少,但拥有独立产业园区的不多。海化院不仅有自己的成果转化基地,而且颇具大手笔,在城阳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内一建就是108亩。前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他们建成了国家15000吨水性防腐涂料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记者当天前往采访时得知,海化院的直属企业青岛海建化学有限公司刚从沙子口整体迁入,为这片新建园区带来了活力。出身科研的总经理张奇刚介绍:"去年,海建销售收入完成7000多万,今年将突破9000万!"当年,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海化院争取国家政策建园区不惜血本,仅自身投入就达4000万元。现在,这里已成为国家科研攻关项目成果转化基地和国内最专业、实力最强的舰船涂料、重工业防腐涂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