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即墨市从强化“药品三网”(药品监督网、药品供应网、药品信息网)建设入手,全力打造农民安全用药的安全网,确保农民用药安全。
即墨市辖18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有1033个村庄,108.2万人口。即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陈曦介绍,2003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
针对农村地域广,药品市场面大,监管难度高的实际情况,他们着力于解决农民用药需求、质量、价格三个关键问题,依法行政,综合治理,推行农村“药品三网”建设,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即墨市已发展药品生产企业1个,药品批发企业2个,药品零售连锁企业6个,零售连锁门店143个,单体零售药店104个,205个农村供应点达到“三网”建设标准,655个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代购分发”,民营医院10个,镇卫生院22个,村级卫生室、个体诊所811个,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了药品配送进村,初步建立起镇卫生院为村级医疗机构代购分发药品、药品批发或连锁企业参与配送建立网点、药品零售企业进镇入村三种类型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药品供应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安全用药需求。
加强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农村用药是药品监管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即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着“队伍与机制齐抓”的原则,在努力建设以专为主、以协为辅、专协结合的农村药品监管队伍的基础上,还建立起镇、村基层监管网络,初步形成了以市食药监管专职队伍为主体,以镇“监督员”、“协管员”,村“信息员”为辅助的市、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形成了药品监管无盲区、市场规范有序、群众吃药放心的工作格局。目前,他们已在14处镇设立了“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办公室”,每个镇聘请2—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聘任1名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计生办主任担任协管员,选聘1名群众基础较好的计生工作人员为信息员,现已聘请监督员30名、协管员14名、信息员275名。“三员”经常深入群众走访调查,了解掌握药品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方面等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及时逐级上报查处,从而有效地打击了游医药贩和非法采购、销售、使用药品等行为。自去年10月份以来,已接到涉及农村药品的举报案件61件,其中来自监督网提供的有20件,占案件总数的36%。为进一步完善药品技术监管体系建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相关单位配备了快速鉴别箱,使其能够快速做好辖区内药品的初检和抽验送样任务,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他们还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实行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建立案件信息快速传递渠道,公开药品监督举报电话,建立由药监、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形成专项整治的合力。
加强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积极构建药品供应新模式。农村药品供应必须确保药品质量可靠和价格合理,保证农民健康,让农民得到实惠。在这项工作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规范与发展并举”的原则,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为基础合理配置农村医药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建立了市有药品批发企业、镇有药品代购分发点、村有卫生室、诊所和药店的三级供应网络,由原来单一的“代购分发”主渠道,扩展为农村药店、“三网”供应点、“代购分发”等三条新供应线,全市药品供应网络覆盖面达到100%。他们一是加强农村药品配送机构建设,二是规范镇卫生院为村级医疗机构代购分发药品工作,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单体零售药店,四是规范村级涉药单位经营使用药品行为。目前,即墨市村级药店的感冒冲剂、黄海感冒灵、复方降压片、胃必治、感康等常用药品的价格,普遍比网外的价格低,最多的降至63%,从而让农民吃到可靠的实惠药。
加强药品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药品信息管理新体系。随着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的推进,相当一部分药店的业务深入到了镇以及行政村,给传统的监管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为全面抓好监管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加强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管理入手,努力使参与两网建设的企业具备完善的信息化经营基础,并实现与市级药监部门的互联互通,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提高了监管质量和效率。他们投资10余万元,建立了市“药品三网建设办公室”和“信息中心”,配备了3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在即墨市“三网”建设办公室,市民可随时了解各连锁企业药品的购进渠道、药品名称、产品批号、有效期、产地、规格等信息,全市70%以上的药品购进、流通和流向得到有效监控,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用药安全。(本报记者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