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改造在即,该区域的一大片老民居在规划中将实施拆迁。对于即将在自己眼前消失的这片老民居、老街巷,广大市民尤其是居住于此的老居民十分关注,他们对如何保护老民居也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观点,提出了三大问题,其间不乏真知灼见。
问题一 保留的老建筑能否再多几处
1日上午,在宽厚所街进行采访时,在魏家大院有一处老房子的童先生表示,他和该片区的许多被拆迁户一样,对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的开发建设是持支持态度的,但看完公示图后,他却感觉本次拆迁的老民居的面积太大了。“几十几万平方米的老宅子全部推倒,其中许多有价值的民居、街巷、里弄一下子彻底消失,心里感觉真是可惜!”
童先生说,本次改造中要保护的建筑还是太少,“能不能再多加上几处?”其间,属于保留保护建筑范围的6处建筑物中,天地坛街东侧齐鲁国际大厦等建筑群、舜井街东南侧工商银行办公楼、黑虎泉北路西侧已建成的商务中心等建筑物是新建的楼体,更位于片区的边沿地带,不拆迁也在情理之中;老历下房管局部分建筑、黑虎泉西路北侧浙闽会馆、黑虎泉西路北侧文化馆等3处建筑物则属于历史文化价值很大、不能进行拆迁的建筑物;宽厚所街附近有一大批特色民居大院、名街老巷,但在规划中只有4处民居属于异地保护建筑,“保护的民居数量显然过少!”
童先生建议说,受到片区地块整体开发影响,原地保留大片古建筑并不现实,所以能否多规划出几处异地保护的建筑?此外,异地重建也不宜离开古城区,最好是片区开发完毕后,重新插空安置在该区域内。因为老宅子是属于老城区的,离开老城区其存在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问题二 “以人为本”能否融入拆迁之中
在热线电话中,在宽厚所街西段供热站宿舍区有房子的薄先生说,现在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老房子里住的以老人居多,年轻人大多在外面居住,父母留下的房子一般也用做出租。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已经在此居住了大半辈子,他们对自己每一间老房子、每一棵老无花果树、每一口水井、每一条小胡同都有极深的感情。
1日中午,记者来到西小府街42号——85岁的杨宗臣大爷的家里,谈起即将到来的拆迁,在此住了56年的杨大爷很是坦然:“早就知道要搬迁的消息了,一大把年纪了,到哪里住都无所谓,只是心里确实有点舍不得!”
1949年,刚建国时杨大爷就搬到这里居住,当时的房子还是房东马家的,后来杨大爷买下了这个院子并居住至今。在院子北侧的一株长得比海碗还粗的香椿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30多年前种下的树,这次搬家它也就该被伐了!”杨大爷惋惜地告诉记者。尹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