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排在第三位,2004年人均GDP达到6800美元,但对区域周边的经济带动不明显,与其综合经济地位不相称。为什么?2日上午,广州市经贸委组织的“广州市流量经济专题研究论证会”在广州大厦举行。
知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对广州发展“流量经济”进行了论证,规划全面提升广州竞争力
的步骤。
据了解,这是政府首次通过招标形式对“流量经济”进行系列专题研究。据广州市经贸委主任平欣光透露,招标共发出了261份标书,有15个单位应标,最后有5个单位中标。
记者发现,专题的众多经济指标对比中,北京、上海成为广州“比拼”的对象,而广州现代服务业如何与香港对接、如何发展成为金融中心、总部经济如何发展等建议更是多方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关报道:“流量经济”广州攻略(2006—2010年)
记者获悉,总体计划广州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0年达到达2903亿元。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的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总量年均增长10%
到2010年,基本构建起物流共享平台。社会物流总量年均增长10%,达到6.2亿吨,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0%,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比重达到30%左右。生产服务业:半数从业人员从事服务业
“十一五”期间,生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翻一番,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5—10个百分点;生产服务业进一步巩固珠三角生产服务业中心的地位,并扩大对泛珠三角区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汽车服务业:形成汽车“广州价格”
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最大的汽车服务基地;努力构筑几条特色鲜明(例如机场路—黄石路—新广从路—中田汽车城等)的汽车服务空间网络格局,形成以汽车市场为龙头,集汽车贸易营销、汽车物流、维修和配件服务、展示博览、汽车金融、汽车俱乐部等于一体的汽车贸易服务基地;同时成为国际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并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销售的“广州价格”,引导国内汽车消费潮流,辐射影响泛珠三角及全国。连锁经营业:15家连锁企业营业额超10亿
到2010年,全市连锁经营销售额达到1350亿元,是2004年连锁经营销售额的3.66倍,年均递增约24.1%。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6.5%,比2004年扩大一倍。总部设在广州的年营业额超10亿元的连锁经营企业达到15家以上,其中年营业额超过50亿元的连锁企业达到3家以上。
记者观察:广州破解工业化后期困局
物流、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流动加速,各城市之间业已存在的关于资源、市场的纷争变得更为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城市政府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城市平台。面对北京、上海等兄弟城市的加快发展、争相赶超的新局面,如何提升广州中心城市竞争力,是广州面临的紧迫课题。广州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同时广州也是一个生产资料资源稀缺的城市,资源和能源紧缺趋势明显。
根据国内外的普遍经验,此时期的大城市必须发展现代服务业,才能有效克服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经营成本上升的阻力。广州市经贸委主任平欣光表示,大力发展流量经济,不仅可以增加现代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而且可以不断降低制造企业的外部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提高制造业供需各个环节的流通速率和协作效率,强化广州优势制造业,推动广州经济向大都市型经济结构升级。(林波)
[名词解释]流量经济
所谓流量经济,是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在中心城市创造相应的条件,吸引区域内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集聚,经有效地整合,实现资源增值,再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动中心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
林波 陈运则 范国芸
责任编辑 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