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的挥刀便砍,黄兴凤的颈部被砍断了四分之三,鲜血在教室喷溅开来。”
回忆起今年10月11日发生在教室里的凶杀案,重庆市万州区某学校(下称A校)一名女生声音都在颤抖。
杀害黄兴凤的,是她5月前认识的同居男友袁华军,事发前,黄已知道袁身负命案,她也曾被
袁挟持到外地,侥幸逃脱控制的她应该是能够预知这桩校园惨案的,她为何没能躲开这场血光之灾?她又怎会成为杀人“恶魔”的女友?
还没等黄兴凤站起来,袁华军的大砍刀就向她的头上砍去
10月10日晚,正处于攻读“3(年中专)+2(年专科)”中的“2”阶段的黄兴凤回到学校,向班主任哭诉称,自己想回校读书。按照有关规定,旷课很久的她应被视为自动退学。但班主任为她的诚恳所感动,答应她先到教室读书,此后请示领导看能否恢复她的学籍。
然而,20岁的黄兴凤坐进自己朝思暮想的教室的第二天,悲剧便发生了。
11日14时30分,在A校的教学楼里,600多名学生开始上课。10分钟后,一男子(事后查明此人即犯罪嫌疑人袁华军———记者注)杀气腾腾地踹开408教室前门,冲入课堂,径直朝坐在最后一排的黄兴凤走去———此前,他已通过教室后门的窥视孔准确地观察到黄的位置。
还没等黄兴凤站起来,袁华军的大砍刀已经向她的头上砍去,黄应声倒在血泊中。
教室里的32个女生吓得厉声尖叫,正讲授儿科知识的女老师冯英也傻了眼。袁连砍黄两刀后,走到讲台边,在学生中寻找曾反对他带走黄兴凤的另一名女同学熊娅,没有找到。随后,袁华军跑回黄兴凤身边,继续砍杀,黄当场死亡。
事后的尸检发现,黄已有3个月的身孕。
课堂上,面对杀红了眼的歹徒,没有任何人敢出来制止。随后,袁华军手提满是鲜血的大砍刀仓皇跑出教学楼,在学校后门旁边两三米处,把凶器丢在地上,翻上一棵老黄桷树,跳出围墙逃走。
他从学校后的菜市场跑出去,上了出租车……后来,他向警方自首。
相识不久,黄就知道男友身负命案,但却一直未能摆脱其纠缠
黄兴凤和袁华军的相识,缘于打电话时拨错的一个数字。
今年“5·1长假”期间,黄拨打一个朋友的电话,误将“0”拨成了“8”,这次偶然的拨错电话,让她与袁相识,并鬼使神差地成为恋人。
10几天后,黄兴凤迎来20岁生日,她约了几个好友吃饭并唱歌至深夜。当晚,黄和一直自称杨杰的袁华军在一个招待所同居了。
“爱情故事”如是开头,也许正符合某些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潜意识中对“浪漫”爱情的期望。孰料,劫难由此埋下祸根。
此后,黄兴凤就很少回学校的宿舍,传闻说,她和袁华军在外租房。
不久,黄的身份证被袁收走。6月23日,临放假时,袁以领黄到老家为名将她带离学校。此时,黄已知悉,时常撒谎且不能自圆其说的“男友杨杰”杀过人,身负命案。但她却“糊里糊涂”地一直未能摆脱袁的纠缠———袁威胁她,如果她不跟自己一起离开,他就杀她全家,并和她同归于尽。二人随后到了重庆,辗转成都、东莞、深圳、昆明……
在此段旅程中间,黄多次对家人和密友表示自己想摆脱男友的控制。她在网上告诉好友,离开学校后,自己“生活得很不开心”。她还说,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袁几乎24小时跟着,哪怕是上厕所,袁也在一旁守着”。记者采访期间,未经证实的坊间传言说,袁是“鸡头”,胁迫在校女学生到外地卖淫。
另一份能让外人洞察黄兴凤当时的真实内心的,是死后在她身上找到的一份她生前亲手书写的文字材料,她写到,在“勉强跟他(指袁华军———记者注)确定恋爱关系”后,“被迫出去打工”,自己“一次次哀求杨杰(袁华军的化名———记者注)让自己到学校读书”,却没能如愿,反而在深圳被“锁在屋中”。
两个月后,8月25日,黄和袁回到万州,欲继续学业。
9月4日,黄兴凤电告好友,自己又将和袁一道离开学校,不读书了。好友诘问缘由,黄在电话那头只是哭———不久,她的电话便打不通了。心生疑窦的同学来到她的出租房,房东称,二人一大早就走了,走时黄哭得很厉害。
就这样,黄再度外出漂泊。一个月后,黄的父亲接到女儿的电话:“我逃出来了,给我寄点路费,我要回学校上学。”黄父马上给汇去300元。10月6日,黄独自从武汉经宜昌回到万州。
可以推断的是,经历两次疑团重生的漂泊后,当时已经恢复自由的黄兴凤应该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面临生命威胁,已年满20岁且在外求学多年的她为何未向学校、警方反映?为什么没有寻求保护?而今,这已成为永远无解的谜。
黄兴凤生前写的文章中显示,她似乎已经隐约意识到自己的结局
“当时,我们不知道她受到生命威胁。”A校余姓党委副书记表示,事后经调查得知,在悲剧发生前,黄自己和她的亲戚都很清楚黄的际遇———正遭受着生命威胁。“这件事,折射出当代的部分青年学生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不成熟,”一位熟知此事内情的人士评论说,假设黄在获悉袁曾有杀人前科时向警方举报或者在摆脱袁的挟持后向有关单位反映,也许能改变最后的结果。“可惜,这仅仅停留在也许上,她并没有这么做。如今,该案例应该成为标本,值得深入剖析,让青年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在黄被杀身亡后,人们在她身上发现了她亲笔写的《无知的惨痛教训》,她记录下的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片段,组合成她因交友不慎并逐步坠入无法自拔的处境的大体轨迹,言语中满是后悔。字里行间显示,她似乎已经隐约意识到自己的结局———“这样收局,都是因为自己一时的糊涂,我现在深感后悔。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以大胆而又正确的做法来处理这件事情,相信我再也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一定以自己惨痛的教训来告诉身边的朋友,人一定要走属于自己的路。”
对青年学生而言,这些浸透着花季少女鲜血的感悟和控诉,发人深省。
“该案充分表明,我们的很多教育没起到实际效果”
当黄兴凤的生命带着她的梦想和秘密在砍刀劈出的那一瞬间戛然而止后,谁都不禁会问,她怎会轻率地在相识10几天便与素昧平生的男子同居?又怎会如此轻易地落入自己完全不知底细的对方的控制?如今,已没有任何人能说请楚这一切,能够确认的是,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名年满20周岁的女学生还不知道和自己同居数月并随其出走的那个犯过案的男人的真实姓名!
“在这样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已经不能仅仅用‘爱情是盲目的’等观点来解释了。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社会震惊,家长伤悲,学校也很痛心,分析起来,其中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的原因,同时,也应从学校管理甚至整个教育系统中找原因。”一位评论人士认为,该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学校教育的反讽,“该案充分表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亟待加强。甚至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毛病!很多教育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个中原由,应该深刻反思。”
“有知识的青年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应该是最强的,但长期待在‘象牙塔’里攻读的学生为什么反而不善于融入社会?他们为什么反而有时显得缺乏最基本的智商和判断力?大学生被文盲拐卖、被农民骗去搞传销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这说明了什么呢?”他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中专一直在进行,可不少课堂教学纯粹是就抽象的理论谈理论,远离了社会现实,同学们很难从这样的课堂上学到处理社会复杂矛盾的实用知识。”
“这起刑事案件的根源,是黄交友不慎,发现对方有诸多问题,却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被挟持前后,她选择了消极不反抗的立场,使自己一步步滑向更深的深渊,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相信,老师们、家长们都曾无数次劝诫过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择偶一定要慎重,不能沉浸在对方的甜言蜜语中而忽视对对方的人品修养的考察。”他说,“可是,又有多少学生用心听取那些课程和忠告并将其确立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呢?”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 田文生)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