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十五个主要城市排行 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跻身前十
本报讯首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昨天上午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发布的《2005-2006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对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3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我市在其中名列第九位,跻
身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第Ⅱ能级城市。根据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我市适宜作为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区域性总部。同时,我市市南区被确定为首批总部经济发展实践基地。 依据总部经济理论、总部经济发展的一般性条件,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虑了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等要素。根据评价结果,处于第Ⅰ能级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第Ⅱ能级城市包括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岛、武汉,另外25个城市分列第Ⅲ、Ⅳ能级城市。
报告认为,青岛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交通条件较好,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各项指标在35个城市中均居于前十位;开放程度较高,与周边区域之间的人员联系也比较频繁,对外来人口吸纳能力也相对较强;研发能力相对较强;政府服务水平较高,政府服务绩效、政府政策公开透明度、投资者满意度等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是,青岛也有一些不足,包括社会基础相对较弱,商务设施较落后,金融保险等专业能力也相对较弱,特别是资金供给能力、金融贷款服务能力尚落后于东部沿海其它城市等。报告认为,青岛企业总部聚集区特征较为鲜明,南京路以西1平方公里的区域是青岛国际商务核心区,并已初具规模。
据了解,总部经济现象在我国主要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新的经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优势,成功避免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压力造成的不利影响。总部集中的城市一般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该城市流动,并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
作为首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我市市南区区长李众民在论坛上介绍了该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情况。近年来,市南区根据自身区情,积极发展一楼三业(楼宇经济及金融业、软件业、旅游商贸业),加大对具有产业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企业区域性总部、财务总部、销售总部等高端机构的招商力度,2004年各类总部达286家,截至2005年上半年已增加到315家,成为我市总部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本报记者姜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