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肉联”肉食摊点在青岛市场上扎堆,而“肉联”的不少门头与青岛的老牌肉制品企业“青联”的门头相似,这让名头响当当的“青联”坐不住了。而据调查,“肉联”根本就没有该商标,所谓“肉联”的企业也不存在。近日,青岛青联股份有限公司向青岛市工商局递交了投诉状,要求查处涉嫌对“青联”侵权的业户。
模仿“青联”抢市场
日前,家住云南路的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在一些市场上买肉时,发现很多挂着“肉联”招牌的摊位,弄不清这些摊位卖的肉到底是不是“青联”的?因为现在的“青联”在十几年前也被许多市民称为“肉联”。记者经过两天的调查发现,各种形式的“肉联”数量不在少数。
在市南区的天桥农贸市场,肉食区就有三四家打着“肉联肉食”、“肉联食品”牌子卖肉食品的摊位。在升平路市场上,有六七家肉摊在以“肉联”名义卖肉。记者走访四方区鞍山二路、李沧区沧口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也发现了类似的摊位。
据记者观察,这些“肉联”摊位有的与“青联”的样本店门头整体一致,只是将其中的“青联”改成“肉联”;有的则将“青联”变成“roulian”,或者将其中个别部位、字体进行改变;有的则将公司的名称变成“青岛肉联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在农贸市场采访了一些正在买肉的消费者,不少消费者都以为“肉联”和“青联”是一家的,住在天桥农贸市场附近的老青岛张大爷告诉记者,进到农贸市场里,感觉“肉联”的门头和“青联”的差不多,他很少仔细辨认,就觉得肯定是一个系统的连锁店。
据介绍,青联是中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企业、全国定点屠宰先进企业,在青岛消费者心目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青联”牌曾被评为青岛市“著名商标”。青联生鲜销售部陈刚经理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市场上正规青联销售摊点200个左右,而各种类型的“肉联”、未经许可擅自挂牌的业户也超过200个,对青联食品的消费市场形成了蚕食之势,这些业户打擦边球抢夺市场,使企业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年屠宰销售量不断下降,青联维权迫在眉睫。
针对目前市场上各种“肉联”和假冒青联摊位的情况,11月14日上午,青岛青联股份有限公司向市工商局商标管理处投诉,请求协助打假,保护其公司的商标权。工商部门给予立案调查,并表示将对涉嫌商标侵权的业户进行查处。
涉嫌商标侵权
经调查,“青岛肉联股份有限公司”名称根本没有在青岛市工商局注册,也没有“肉联”的注册商标,而且很多业户擅自对青联的注册商标和样本门头图形中的个别字进行更改,已经涉嫌构成商标侵权。11月15日,青岛市工商局商标管理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商标法有关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按照规定,可以责令当事人停止侵权,并且进行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
工商人员分析,使用了“青联”商标图案和标准门头图形的“肉联”,明显涉嫌商标侵权;而对于单独的“肉联”二字并不构成商标侵权,但如果“肉联”没有注册,也没有该企业,那么使用“肉联”的业户将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内容,也应该进行整改。工商部门将对这些业户进行调查,一旦查明确实构成侵权和虚假宣传,将进行严厉查处。
在天桥农贸市场,一家“肉联”食品业户面对询问称自己并没有违法,自己卖的是“肉联”的肉,而不是“青联”的,肉联的厂家和青联不是一家,但问其“肉联”企业在哪却答不上来。市南工商执法人员来到现场查看后表示,这些业户挂的牌子与其登记的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不符,也涉嫌商标侵权,应该撤换,并责令业户进行整改。
“肉联”一词源于“青联”
据青岛青联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始创于1903年,1992年8月之前的名字就叫“青岛肉类联合加工厂”,简称肉联,青岛仅此一家,当时符合国家大型企业条件的才准许附加“联合”二字,而小型企业要称为“肉类加工厂”。1992年8月后,企业更名为“青岛市肉类食品集团公司”。1998年,企业改制为“青岛青联股份有限公司”,“青联”放心肉如今已是家喻户晓。
因此,青联的有关负责人认为,“肉联”的来源也是在“青联”,很多中老年人一直把“肉联”当作“青联”,这使得一些业户钻了这个空子蒙骗了广大消费者,也损害了青联企业的声誉。(张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