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特别报道 > 特别报道更多 > 评论分析 > 正文  
人民时评:游客“井喷”的喜与忧
青岛新闻网  2005-12-02 10:03:01 人民日报
 

  11月26日、27日两天,是河南“文化遗产日”。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免费开放了70处历史文化遗址和景点,引发游客“井喷”。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景区两天共接待460余万人次,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景区更有50万人次参观,远超出今年“黄金周”4万多人次的最高日接待量。

  景区如此火爆,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不
少游客只见人头难见景,文物专家担心“宝贝”受损,组织者更怕出现意外……看着景区里人山人海,让人又喜又忧。

  类似场景,似曾相识。在南京明孝陵“申遗”成功后的免费开放日,在上海“博物馆日”,在许多地方公园免费开放日,都曾有过这样让人感慨的游客“井喷”现象。

  难道,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众共享,总是两难?景区免费开放日,总是拥挤不堪?

  知名历史文化景区推出免费开放日是不错的点子。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河南,由“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引来数百万人热情参与,这无疑是传承历史文化之举,其良好用心值得肯定。

  不过,免费开放而引发的游客“井喷”,多少也让人尴尬,某种程度上还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相悖。倘若这种“井喷”式参观持续下去,恐怕会令专家和管理者颇感担心;而公众、景区及环境安全,也可能影响“文化遗产日”进一步推广。

  很显然,游客“井喷”是由免费而来,是对这些景区门票偏高的强劲反弹。比如在今年旅游旺季,去一趟黄山,门票要200元;上一次张家界,门票要245元;如此高价不知让多少人却步。

  此次涌向各景区免费参观的游客,中低收入者居多。这既让人欣慰,也不免令人心酸。

  虽然拥挤,但毕竟可以近距离一睹龙门石窟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姿。我国目前拥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数十处,以及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但在通常较高的门票价格面前,这种拥挤参观的机会,对不少中低收入者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免费开放日承载的负荷,实在太重。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又不因价格把更多人拒之门外呢?

  当然有。欧洲的开放式旅游策略、杭州西湖的门票免费模式,均属可圈可点的范例。可惜,不少管理者似乎更关注门票价格调升,而忽略了如何让更多公众共享历史文化资源。

  比如,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景点,多实行低门票价格策略,并对不同人群实行分类优惠。如果门票收入无法维持正常修缮保护所需,或政府补贴,或社会募捐,或通过适当商业运营以筹集资金。这都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据报道,河南“文化遗产日”以后要年年办。相信,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之后,“文化遗产日”的遗憾和担忧会减少。我们更期待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能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从容舒心地亲密接触。 吴焰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02日 第五版)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工人日报:从“最昂贵的死亡”看医院“胆量”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