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时间里,某市4名无业青年夜晚翻墙进入当地一所中学,采用威胁、恐吓、拳打脚踢等手段,连续15次向住校学生索要财物,而被打学生因害怕报复始终没敢声张。今天上午,谈及上述现象,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这种现象由来已久,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亟待引起重视。”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学生
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受到过同校学生或社会上无业青年的敲诈勒索,甚至谩骂殴打。莱芜市一位姓张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莱芜官寺商场做小本生意,儿子读初中。一段时间以来,儿子老是以种种理由从家中拿钱。有一天,她吃惊地发现,自家平时放零钱的抽屉竟然被从后面掏了个洞。一怒之下,张女士打了孩子一顿。结果孩子哭着告诉她,班上有4个同学经常向他要钱,不给就打。就在当天,因为没钱送上,孩子还被叫到厕所挨了几脚。盛怒之下,张女士去了学校讨“说法”。
据了解,除了勒索钱财之外,由于受武侠片等影视作品的影响,个别班级里的“孩子王”笼络或胁迫身边同学入“帮”,伺机欺负学习成绩较好或胆小怕事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因为在家中常受父母打骂,到学校后便找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发泄。采访中,济南历下区一位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上小学的女儿在学校附近的一小区内吃个体“小饭桌”。有天晚上,女儿睡觉前忽然哭着让她教一首歌。细问之下,女儿告诉她,很长一段时间了,中午吃“小饭桌”的时候,一个五年级的女生常强迫她做游戏、唱歌,不会就打她。
类似上述情形,山师大心理学教授权朝鲁在开展心理咨询时曾多次听到过描述。他说,受这种“隐性暴力”侵害的孩子,大多年龄、力气相对较小,性格内向或者家长平时漠不关心。受到欺侮后,他们往往因为担心受到打击报复而长时间忍气吞声,因此很难及时被老师和家长发觉。由于长时间陷入恐惧和焦虑,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有的心理抑郁,甚至发生走上绝路的悲剧。权朝鲁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应加大法制教育和安全管理力度,减少外来危害。教师和家长也应主动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心事,让他们在安全和信任的氛围里健康成长。(完)(记者 武宗义)
责任编辑 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