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凸显“商业街效应”
步行街“变脸”
&
nbsp;60岁的王起先大爷迷路了,并且是在自己非常熟悉的登州路上。
王大爷是青岛啤酒厂的退休职工,过去他曾经天天走在这条路上,前几天,他去看望住在登州路附近的一位老朋友,却发现昔日自己非常熟悉的街道旧貌换新颜,几乎有些认不出了,他对老朋友说:“早就听说登州路改造了,但没想到变化是这么大。”原来的登州路,虽然是条比较重要的干道,却因为路面狭窄、设施落后,显得有些落寞,并不起眼。今年,市委、市政府从挖掘青岛啤酒品牌资源入手,依托盘活整合的思路,赋予了这条老街崭新的面貌,登州路被打造成了集旅游、餐饮为主要特色的品牌街道。
登州路只是一个缩影。日前,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商业街发展的意见,要在两年内即2007年底前,重点抓好市区17条商业街的建设、改造工作,同时打造3-5条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业街品牌,使全市商业街的规模、档次能够明显提升。
服务功能一举多“得”
“商业街促进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为我市旅游经济、夜间经济的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节庆、文化、娱乐、休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市经贸委市场网点处处长刘大川为记者解读了商业街为城市带来的积极效应:“以登州路为例,这条啤酒文化商业街不仅延续了啤酒节的狂欢气氛,而且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确,自今年夏天与啤酒节同步开放以来,登州路啤酒文化街人气大增,成为游客和市民竞相追逐的一个“好去处”,同时也成为宣传、推介青岛啤酒历史文化,展示全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城市名片”和靓丽窗口。
来自现代商业的驱动推动了商业街的“整容”。几条改造后的商业步行街,集购物、休闲、娱乐、游览、文化于一体,成为一道新的“商业风景”。多种商业业态共存,极大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商家收入节节攀升
应该说,促进商业繁荣是“商业街现象”的最直接显现,商业街凝聚了人气、商气,引导了消费,提高了商家效益,提升了商业服务功能。在台东三路某商城经营服装生意的李女士就从眼前这条商业街的变化中受益颇多。台东三路步行街经过前期改造后,从一条纯粹的商业街变得越来越有文化气息,这里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壁画一条街,新型七彩路灯、具有亮化效果和文化内涵的地上小品,使游客获得轻松愉悦的购物心情。“购物休闲来台东,朝观壁画夜赏灯”,档次的提升带来了客流量的大大提高,来李女士店里光顾的人当然是络绎不绝,她的营业额翻了番。刘大川告诉记者,经过改造后,台东三路步行街日均客流量40万人左右,同样的繁华景象还出现在云霄路美食街,2004年,云霄路实现营业额6亿多元,占市南区餐饮业零售额的38%。
商家集聚形成合力
商业街还优化了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由于吸纳了多层次、多行业、不同业态商业企业的聚集,改变了传统商业业态雷同、布局分散的局面,不少商业街成为所在行业的汇聚地和消费中心。比如在重庆南路汽车贸易大道上,云集了汽车经销商家300余户,其中4S品牌专卖店就有28家,在短短两年内,重庆南路发展成为青岛汽车贸易的中心。商业街对商家产生的集聚作用也是吸引顾客的“砝码”之一:在商业街这个区域里,人气最旺,商品最齐,商机最多,交易当然也最容易成功。“买啥啥都有,买啥都方便。”商业街让消费变得越来越便利。
繁华带动区域经济
商业街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财源经济、就业经济、品牌经济的明显增长。一些商业街在改建后上缴税额大大提高,商业街周边商铺租金与售价也普遍上涨。
据了解,改造完毕的台东三路周边商铺租价与售价普遍上涨50%以上,尽管如此,每天仍然有大量的经营者入驻。有关资料显示,在今年8月啤酒文化街开街之前,登州路只有寥寥的10户左右经营者在冷冷清清地经营,啤酒街开街之后,登州路突然繁华起来,能容纳两万多人的街道上每天都会涌进三四万人,开街当晚更是达到了10多万人次。目前,这里仅从事餐饮的业户就有50多家,并且数量还在增加,整条街上的网点房价格也一路上涨。啤酒街,把整条登州路激活了。
太平角酒吧休闲街、昌乐路文化街、大崂路美食街、辽宁路科技街……作为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举措,一条条人们生活中并不陌生的商业街在新思路的引导下被注入新活力,在一天天变样,焕发新光彩。商业街的发展必将带动周边商贸区,形成“商圈”,而对于这些“商圈”甚至整个城市来说,商业街就像是一条条“中轴”,激活了整个城市的商业氛围。
细数17条商业街
中山路综合商业街;香港中路综合商业街;太平角酒吧休闲街;台东三路步行商业街;登州路啤酒文化街;昌乐路文化街;辽宁路科技街;华阳路特色街;青岛市汽车贸易大道(重庆南路);海云庵民俗小吃街;向阳路商业步行街;少山路服装街;大崂路美食街;麦岛海鲜美食街;城阳区韩国街;香江路综合商业街;武夷山路餐饮休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