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11月30日播出节目《杀人蜂(下)》,以下为节目内容。
昨天的节目我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种学名为胡蜂的昆虫,正在陕西秦巴山区的一些村庄附近大面积繁殖,并不停地伤害当地居民,成为名副其实的杀人蜂。据安康市卫生部门的粗略统计,今年1月至11月中旬,除镇坪、白河两个县外,安康
市所属的另外七县一区均遭到胡蜂的威胁,仅住院治疗的伤者就已达到133人,死亡10人。今年的深秋初冬,与胡蜂的较量成为了安康市最棘手的任务。
11月7日这天立冬。有经验的村民都知道,一到冬天,胡蜂就进入了休眠期,对人类的危害也会降到最低,而且这个季节正是摘除胡蜂巢穴的大好时机。
这天一大早,几个村民相约到村医陈光春那,向他请教对付胡蜂的诀窍,乡政府也派人来了。
最后,乡里来的干部强调说,为了安全起见,同时也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摘除胡蜂窝必须是政府有组织地进行,任何人不能擅自行动。
为了让更多村民了解胡蜂防治办法,迎风乡政府及时印制了宣传单,并组织人员挨家挨户进行发放。
乡干部:最近咱们乡上周围不是有人被“葫芦包”蛰了,蛰了之后,咱们乡上及时组织葫芦包防治知识,我给你发一份,请你做好小孩和大人的防治工作,再一个给你发清凉油,被蛰了之后及时抹上,你好好看一下。
女村民:谢谢你们。
当记者询问起这两年胡蜂数量增多的原因时,村民们的看法趋于一致。
男村民:今年的树也多了,生态好了,野生的东西存在就多了。
记者:你把“葫芦包”增多的原因,归纳为生态环境好了?
男村民:对,主要是这个原因,你像树多了胡蜂就多了,没有树的地方就少了。
当地人介绍说,汉滨区迎风乡非常靠近安康市区,这里的人口密集程度很高,经济活动也很频繁,一直以来不属于野生动物喜欢栖息的地方,当地有关部门也在思考,这些年野生蜂在这里筑巢繁衍现象不断增多的原因何在。
陈胜林(安康市汉滨区迎风乡 党委书记):蜂它从山上逐步往公路周围沿线,还有村庄周边靠近了。
生态环境改善了,但是连续发生的胡蜂伤人事件,却使部分村民在经济上遭受了损失。至今,一些村民种在胡蜂窝周围的粮食没有收回,果子不敢采摘。
陈胜林:咱们全乡荒废三十多亩地,因为这个蜂巢在那个地方,人不敢接近,不敢靠近,不敢靠近以后那个三十多亩地就没办法收,没办法种。这个会直接造成粮食产量降下来将近一万来斤,直接的损失下来就是六千多块钱。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次安康市发生的胡蜂伤人事件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为胡蜂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二是8月至10月为秋收农忙季节,村民们的户外活动加大,难免对自然界中胡蜂的领地有所侵犯,因此这一时段也就成为了胡蜂袭人的高峰期。三是部分伤者认为自己是因为事先无意识地侵犯了胡蜂,才会遭到胡蜂的报复袭击,另有两名伤者承认确实是因为怕被侵袭而先主动攻击了毒蜂。
原因有了,接下来的问题是,人和胡蜂之间的这场遭遇该怎么办呢?
由于自己学医,再加上频繁接触被胡蜂蜇伤的村民,老陈说他摸索了一套防御胡蜂袭击的办法。
11月8日,立冬的第二天,记者决定跟随老陈上山, 近距离观察胡蜂窝。
记者:老陈,现在离这树10米左右,还能再靠近吗?
陈光春:不敢再靠近了,因为胡蜂对人的危害相当大,这一靠近以后,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如果你把这个树一撞,它就闻风而动,从这个树上下来以后就可以蛰人。
记者:胡蜂是主动攻击人吗?
陈光春:特点是,如果你不把这树撞动,你不主动去侵犯它,它一般情况也不来蛰你,就是这个情况。
“人不犯蜂,蜂不犯人”,这是陈光春总结出来的八字决。
随后,老陈又将记者带到村民陈光星家屋后的半山腰,这里树木茂密,视野非常差,如果不是熟悉情况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危险地带。
陈光春:这是咱们看的又是一个,第二个大胡蜂窝,今天带你们来看一看。这个村民给我说,让我看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和消灭这个胡蜂窝,因为这个胡蜂窝离这当地的村民太近,大约不到200米远,所以咱们上山砍柴,干活走这个地方危害都很大,很不安全。
陈光星上个月也被胡蜂蜇过几下,至今身上的伤疤还历历在目。他说,自从上次被胡蜂蜇过后就经常做噩梦,梦见自己陷入胡蜂的围困中。
听说陈光春和陈光星正在琢磨解决胡蜂的办法,红侠村的村长也来到了陈光星的家。
回家的路上老陈才醒过闷来,原来陈光星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借着这一出,逼着村里赶紧找消防队来灭蜂。
11月9日午饭刚吃过,陈光春进城直接奔向了消防队。
陈光春:同志,你好。
武警汉滨消防中队工作人员:有啥事?
陈光春:我们是安康市汉滨区迎风乡红侠村村民,我们那个地方最近胡蜂太多,由于地方采取土办法扑灭胡蜂效果不好,请消防队的领导派人去给我们扑灭胡蜂。
消防队同志说,在老陈来这之前,迎风乡政府已经向他们请求支援了,而且他们也计划今天赶赴迎风乡,再一次帮助村民摘除胡蜂窝。
下午两点半,支援小分队准备出发了。
赵明博(武警汉滨消防中队
指导员):讲三点要求,第一,首先保障个人的人身安全,和咱们平时的训练,动作要领要一致,第二,要保护好驻地群众的安全,做好群众疏散工作,第三,咱们在采蜂子的过程中,争取一次性把它根除,然后就地挖坑,把它深埋,杜绝胡蜂对咱们群众的危害。
时间不长,消防队支援小分队到达了迎风乡红侠村,随同消防队前往除蜂的还有安康市林业部门的同志,据说这已经成为了惯例。
成英文(安康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管理站
站长):同志,你在采摘过程尽量不要损伤,因为对胡蜂的研究我们都了解不太深,所以我们能把这个标本留到,做进一步的研究。
武警汉滨消防中队战士:好好,我们尽量给你保留完整的标本。
消防队员穿戴好防化服,拉起了警戒线,一场除蜂保卫战开始了。
威胁当地群众生命和生活安全的胡蜂巢被除掉了,但今后还会不会再次发生类似的人蜂大战,还会不会再次出现这种生命的悲剧还很难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昆虫专家买国庆认为,胡蜂首先是一种益虫,它是玉米等多种农作物虫害的天敌。如果将胡蜂大量灭杀,必定会造成农作物病虫害增多。国家林业局的有关专家也认为,目前出现的这种胡蜂伤人事件,应该说是人类首先威胁到它们的生存。因此最终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是改变农作物单一经营的方式,通过自然的办法合理控制胡蜂的繁殖速度,并且学会与胡蜂和睦相处。那么安康当地是怎样做的呢?
记者:像今天的这样的捕杀活动,我们提倡大面积这么做吗?
成英文(安康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管理站
站长):今天的捕杀行动,我们不提倡大面积做,因为主要我们还要宣传教育,教育群众不要去打它,干扰它,我们要与它和平共处。
记者:大面积的捕杀会有什么恶果?
成英文:大面积捕杀一是也没有这样的人力,没有这样的资金,设备,二是大面积捕杀可能造成物种灭绝,对生态也是有影响的。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专家认为,胡蜂愿意和村民们住在一起,至少它们把人类当成了朋友。最好的办法是村民在经营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做到:“人不犯蜂,蜂不犯人”。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