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立摄 |
   走啊走,从光头走到长发;收啊收,珍藏53个民族鞋样———中华寻鞋第一人抵青圆梦    “这是朝鲜族的橡皮鞋;这是章丘一位老人送给我的
三寸金莲;这是小孩穿的百岁鞋,每只鞋侧面都绣了25个棉桃,一共是100个,寓意长寿百岁;还有这是赫哲族鱼皮鞋;整张山羊皮做成的蒙古靴……”昨日,有“中华寻鞋第一人”之称的赵华,在他住的宾馆里,拿出收藏的鞋样,自豪地向记者一一展示着。他的帽檐上面绣着“为寻鞋走遍中国”,正是他行走的写照……    为寻鞋,一走走5年
   今年29岁的赵华是四川绵竹人,自小就对鞋子产生了浓厚兴趣。5年前,他接触到一些有关民族特色鞋的资料,发现竟埋藏着这么多的历史和文化,于是立志自费骑车走遍全国,收集鞋样。5年前出发时,他剃发铭志,而昨天在记者面前的他,已是长发及肩。他骑着自行车走过了除台、港、澳和海南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几乎绕着中国的版图走了一圈,收集到了我国53个民族不同材质、造型、寓意各异的300多双特色鞋。
   收集路,一路净故事
   在5年的收集道路上,赵华骑着扎成鞋形的自行车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故事:2002年在云南荒芜人烟的地区,一日三餐用石头架锅煮饭,半生不熟的米饭把两腮磨起血泡;一次郊外,被4个大汉刀架脖子,抢走了仅有的一点路费和几双珍爱的鞋样;在西藏,被车撞飞,肇事车逃逸后,自己在伤口上撒些青霉素消炎后继续赶路……
   “中国的鞋是最有历史的,我收集这些鞋,一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二是希望中国的制鞋业能从里边挖掘些更深的东西,让古老的中国鞋昂首走向世界。”
   来青岛,期待圆一梦
   “青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原来,赵华有一个梦想,等到收集齐了56个民族特色的鞋样后,在2008北京奥运会时,建一座展示中华民族鞋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最好也是鞋的形状,建筑风格就更有特色了。”说到这儿,赵华抬起脚上的双星鞋,“我走了5年,穿的全是双星鞋。这次来青岛的一个目的,就是想和双星集团谈谈,看能不能在他们的支持下完成一些梦想。”
   5年当中,赵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沿途只靠自己写些文章或演讲谋生。昨日,他一再表示明天要搬出朋友给他安排的宾馆,找一个不超过15块钱的小旅店住。“太安逸了不好。吃些苦都不怕,就是看到有好的鞋样没钱收藏时,心里特别痛苦。”赵华说。记者仇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