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步”趟出强居富民路 ———胶南市珠山街道办事处一居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本报记者 韩军营 通讯员 林欣 芳芳 刘涛)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地处胶南市西部城区的珠山街道
办事处一居委,共有248户,1000多口人。近年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三大步”趟出了一条强居富民新路,实现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集体增收和群众受益两个“双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大步:建好班子强基础
俗话说“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2002年换届选举后,新“两委”一班人一上任,就从抓规范入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规定,规范了工作程序。重点制定并推行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落日工作法”。对涉及到村集体或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议事制度,必须经“两委”会、党员会、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明确了“两委”成员的工作分工,制定了“两委”成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列入了“两委”干部年度考核,与干部工资、奖金挂钩;实行“落日工作法”,要求“两委”成员每天落日之前要将当天安排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找出不足限时纠正。这些制度,村″两委″成员一直遵守到现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居委“两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干部队伍素质是影响村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切实解决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两委”一班人把学习作为一项坚持不懈的工作,村里每年3次分批安排村干部轮流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从而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两委一班人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在2005年底的“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他们原班子的6名同志均以绝对优势顺利当选。
二大步:夜市开发辟富路
班子关系理顺了,干群关系融洽了,“两委”一班人将精力全部用在了发展经济、强居富民上。他们结合实际,立足优势,抓住机遇,作了胶南市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村,率先在全市搞起了村居改造,在市委、市政府和珠山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开发建设了胶南夜市。夜市一期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50000平方米,其中住宅楼开发面积105000平方米,商业楼规划建设了三个组团,建设网点面积45000平方米,引进了家具、小商品批发、超市、商贸公司等项目,目前已全部投入运营,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在夜市开发初期,很多居民不理解,怨声载道,冷嘲热讽,但两委一班人坚定开发信念,拧成一股绳,顶住了群众的压力,用集体的力量战胜了谣言,打胜了一场“攻坚战”。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采取居委会和居民入股的方式,用原来的集体资产置换了5000平方米的商业网点,增加集体资产1500多万元。这些网点招租后,每年可为集体带来近百万元的收益,收益的30%作为股份分红给居民,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为居民谋得了一张“定期存折”。同时,还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城区面貌。目前,夜市的二期开发又提上了村“两委”的议事日程。
三大步:保障机制暖民心
自从村集体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两委一班人开始着力实施“民心工程”,建立完善了“大病救助机制”、“老有所养机制”、“帮困助学机制”和“济民扶助机制”四项保障机制,编织起了一张社会保障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为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摆脱贫困的困扰,从2004年起,居委会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6万元设立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建立“大病救助机制”,根据居民的病情和开支情况给予经济援助。原来,家境不怎么富裕的赵光玲2005年查出患乳腺癌,经过治疗病是好了许多,可欠下了二万多元的医药费。居委会研究决定从“重大疾病救助基金”中救助她一万元,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针对本村居民失地、老年人生活没有保障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老有所养机制”。自2002年起,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老人每月发放80元的养老补助金。从2004年提高到了每月100元,加上市政府和办事处每月110元的养老保障金,基本解决了失地老人的生活之忧。
为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建立了“帮困助学机制”,每年拿出一定资金资助学生。还专门制定奖励政策,对考上本科的学生当年奖励1500元,考上专科的学生奖励1000元。近三年,已累计发放助学奖金5万多元。
集体的钱就是群众的钱,集体富了,群众应该是当然的受益者。近几年来,村集体不断完善“济民扶弱机制”,每年拿出70多万元,用于给村民发福利,每逢八月十五、春节等重大节日,居委会就给全体居民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村“两委”干部集体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残疾人、烈军属和困难群众,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