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融教”暖人心 ———聚焦四方区教体局“真情融教”服务品牌(上)
走进四方区教体局教育科的办公室,一幅写有“真情相助,排忧解难”八个大字的锦旗占据了半个墙面,格外引人注目。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前些日子一些家长为感谢四
方区教体局热心周到的就学服务而自发制作送来的。 说起四方教体局的新生入学工作,感人的故事可真不少。今年,教育科接待了来自湖北的三年级小学生小军和他奶奶。小军的爸爸因意外事故死亡,妈妈不堪重负弃家出走,将年幼的孩子扔给了爷爷奶奶。失去了依靠的两个老人无奈之下带着孙子到青岛来投靠亲戚。看着天真的孩子和无奈的老人,区教体局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在查明情况属实后,立即就安排小军入学了。小军奶奶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谢意,泪流满面,当场就要跪下,被工作人员阻止。还有一个叫强强的9岁孩子,是个没有户口的“小黑户”,到了入学年龄后因无户口而多年求学无门。今年,他们一家搬到四方租房住,招生期间,强强妈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四方区教体局教育科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没想到,她很快就接到了教育科的电话,让她带着孩子到附近的小学报到,9岁的强强终于圆了上学梦。
在今年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区教体局教育科收到家长送来的感谢信足有四十多封,每一封里都满载着家长的深深谢意。这里的工作人员说:“最近一段时间,常常有家长带着礼物来表谢意,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有的家长就送来了感谢信还有这幅锦旗,群众的肯定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成就。”
每年,为了顺利让适龄儿童入学,四方区教体局认真履行“真情融教”的品牌要求,把招生服务工作做到家。今年,他们从5月份就开始着手进行摸底、登记及政策宣传。他们为区内2300多名适龄儿童送达了“入学欢迎卡”,在各社区内张贴了入学公告,在海云广场和海琴广场举办了招生咨询大集,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解释今年的“双证”入学新政策,给家长们吃了“定心丸”。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体育需求永远是我工作的出发点。”四方区教体局局长戴新阁说。正是从这个出发点着手,四方教体局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在“真情融教”服务理念的指引下,该局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制,在工作实践中强调一个‘快’字,在工作作风上抓住一个‘实’字,在服务质量上突出一个‘优’字,进一步完善面向社会承诺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标准。“‘真情融教’服务品牌的理念,归根结底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改变工作作风,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从实事小事抓起。用真情激发出真心,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做事,让老百姓受益。这才是我们创建服务品牌的最终目的。”戴新阁说。
四方区教体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今年在入学期间开通了“特需绿色通道”,对办理的每一件特殊就学事件,都立案登记,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调查,如情况属实则纳入“特需绿色通道”管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学生就近入学。针对四方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的现实情况,四方区教体局指定了17所小学就近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05年一年级共接收了926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现在全区共有4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区各小学读书,占全区学生总数的20%。针对四方区小学办学布局不合理的现状,近年来,教体局通过“撤、并、转、建”等方式,先后撤并了7所办学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的小学,对多所小学进行了改建或扩建,并新建了长沙路小学、郑州路第二小学,全区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初步实现了全区小学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基本消除了薄弱学校,为全区小学生创设了接受同等条件教育的环境。本报记者赵笛